東協人民論壇
一條東協人民前進的道路

2009/03/02
綠色陣線協會

2009年2月20到22日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舉行的東協人民論壇(ASEAN People’s Forum),目標在於2月28日第14屆東協高峰會舉行之前,彙整東協國家人民的對話和草根意見。

由於新的東協憲章(ASEAN Charter)在2008年12月開始實施,為東協成立40年來組織化的最高準則,故這次的人民論壇也格外重要。會場上的議題根據東協憲章三大部分分 類,即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層面。與會者包括東南亞、東亞各地著名的社運組織、NGO,如主辦單位「關注全球南方」(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泰國的「看守FTA」(FTA Watch)、生態復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Recovery,TERRA)、「第三世界網絡」(Third World Network)、農民之路(La Vía Campesina)等。值得注意的議題包括緬甸人權、中國與東協(東協加一)的經濟整合、歐盟與東協之FTA(ASEAN-EU FTA)、糧食危機、移工、去全球化與區域主義等。

以美國為目標的出口導向經濟導致東南亞經濟危機嚴重

首先開場的主題是「經濟危機」,講者為關注全球南方的執行長、反全球化著名學者Walden Bello在演講中,提出為何東亞在美國經濟崩盤後受創最重?他分析東亞國家在過去40年來皆仰賴出口導向工業(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如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崛起,讓70年代中期世界銀行總裁Robert McNamara致力推動進口替代的小型市場轉型為出口導向的大型市場。當時東南亞國家和世界銀行一致同意,進口替代必須透過國內財富的重新分配加強購買 力方能維持;但這對東南亞國家的精英來說是不可行的,故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看似為不需痛苦過程的選擇。由於美國市場的需求與助力,東南亞國家所成立的 加工出口區便讓外資和國內便宜的勞動力結合,甚而大幅帶動東南亞區域的經濟發展。

80年代東南亞國家經濟的崛起,不是因為世銀,反倒和美國貿易政策有較大的關連。如美國讓日本進口的產品價格提升,日本勞動力成本升 高,故前往東南亞國家尋找便宜的勞動力;而日資的投入,帶動了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泰國的經濟成長也與韓國、台灣資金的投入密不可分。

中國的經濟同樣遵循出口導向工業。便宜的勞動力,讓各跨國企業紛紛投入中國生產,引發各國國內勞力成本危機。然而,這一切仍舊奠基在美 國; 因為美國消費者的存款率過低,大肆舉債的結果,讓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借款給美國金融機構、消費者、購屋者。隨著美國債務經濟的崩盤,美國不但不可能成為亞 洲經濟需求來源,更慘的是,亞洲的經濟也只能跟著美國災殃。

儘管中國的需求帶動了近年來亞洲各國的經濟成長,但由於其多為加工後出口至美國,故在這次經濟危機上亦無法使亞洲國家逃過一劫。有關各 國政府提出的擴大內需,Bello便提出了這些國家中擁有40%財富、佔人口15%的富人是否願意進行收入、土地、資產重新分配的質疑。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指出,經濟危機中有1億4千萬的人陷入貧窮,另有2千3百萬的人失業,這讓勞工回到自己的故鄉另謀生路,Walden亦點出這 些勞工是否將在東南亞國家將進行一場社會革命?

FTA與農民的貧窮化

在緬甸人權的部份,東協的各國首領和秘書長的角色備受爭議。部分原因是考量某些國家可能成為東協的領導國,無法正視及解決東協棘手的政 治安 全議題,而以不干涉內政的態度面對緬甸軍政府。2010年緬甸將進行新的選舉,更加劇了緬甸剷除異議的情形,大肆逮補政治犯,光是2009年1月就有約 2,150名政治犯,從2007年7月至今增長了86.9%。另外,外資擴充軍政府武力、政府為採礦10年來摧毀3,200個村莊、全國有90%的人民每 日生活水平不到1美金皆是會場中關注緬甸議題的NGO所倡議的焦點。

由於糧食危機,小農的生產和生存一直是受到矚目的議題。泰國的農民團體提出農民遇到的兩大問題──缺乏土地所有權、水壩的興建。到現 在,政 府已經推廣農民每年稻作高達4次,實際上農民種越多便越窮,而水壩的興建也讓河川的生態死寂。農民之路的首領Henry Saragi提出跨國農企業持續剝削小農的結構性問題,全球超過一半的飢餓人口便是這些被邊緣化的小農。其中必須分析和提出的是土 地改革的衝突與對抗越趨嚴重、剝削的行徑不再受到懲罰、農民組織成為私人或官方單位的攻擊目標、土地使用變更造成的衝突等,成為日漸普遍的現象。農民之路 的回應方式即以年報、團結、農民教育和訓練集結農民的力量,也要求東協做出土地改革、正視農民有機耕作地位的訴求。

當然,中國與泰國簽訂FTA後造成的影響,是會場中的重要關注,尤其當政府、產業界、公民社會都在為明年東協和中國的FTA正式上路而 準備 或提出回應。工作坊中泰國的FTA Watch、中國的「中國世貿網」皆做了農產品在雙方簽訂FTA後與農民經濟的改變狀況。FTA Watch指出,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泰國,和中國簽訂FTA後全盤皆輸。儘管泰國出口有所增加,進口傾銷的幅度已遠超過出口量,造成泰國尤其是大 蒜、紅蔥、洋蔥價格下跌約40%~80%。儘管政以補貼休耕方式因應,成效仍然不彰。另一方面,泰國非常重視中國本身簽訂FTA後農業經濟的衝擊。中 國世貿網也提出了加入FTA後,廣西龍眼、荔枝農民收入減少等。由於中國在WTO、FTA對小農經濟、社會層面的分析透明度較低,展開雙方對話也讓泰 國方面了解,過去受到NGO大肆撻伐的中國,實際上本身也面臨了某程度的負面結果。而身全球稻米最大輸出國的泰國,同時也必需面臨如何解救其它東協國家的 糧荒問題。

區域主義與去全球化的對談中,如何納入拉美和歐洲角度是東協人民論壇的另類思維。

不正視公民社會,政府的權力也將不會持久

拉美的「社會大陸聯盟」(Alianza Social Continental)以「美洲波利瓦爾替代計畫」(Bolivarian Alternative for the Americas,ALBA)為例,指出查維玆(Hugo Chávez)、卡斯楚、摩拉維玆(Evo Morales)為首的區域主義對抗美國為首的自由貿易整合模式:是以社會福利為主,讓政府與人民共同攜手進步。對東協來說,拉美政府與東協政府可說是相 反的角色。操弄人民思想與立場一直是東南亞國家政府受到的批評,因此從亞洲脈絡,草根的異議勢力對抗的是一丘之貉的政商勾結和軍隊,難以想像政府和人民、 草根勢力一同努力前進的發展方式。另外,荷蘭研究區域發展的「跨國組織」(Transnational Institute)提出了歐盟並非值得仿效的案例,實際上歐盟的政策是由企業制定,而最為人詬病的包括歐盟憲法沒有經過公共辯論、各國領袖常常在不清楚 內容下簽署,歐盟憲法也沒有經過人民公投,甚至在移民政策上允許政府逮捕非法移民。

論壇的最後一天,東協秘書長Surin Pitsuwan和泰國外交部長Kasit Piromya與會接受各NGO的提問。當然,緬甸超過2,000名政治犯受到逮捕的人權議題不免成為大力施壓的重點,「Free Burma」口號四起。秘書長面對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三大層面的各種尖銳提問,坦承東協秘書處需要處理的事情過多,各國領袖和秘書處也只能達到盡力 協調,並以美國憲法經過230年才出現第一名黑人總統為例,期望公民社會能給予更多空間,要求公民團體一同努力推動更好的東協政策;不過這樣的回答不免引 起在場人民團體的憤怒與質疑,是否秘書長再度將責任推回給長期奮鬥不懈的NGO?有關230年的期限是否只是一個拖延的藉口?尤其在緬甸問題上,儘管最多 人提問,但秘書長也只能以「盡量」的態度回應。

3322231221_60acbf335e.jpg
論壇上泰國外交部長與東協秘書長對各NGO的問題做出回應

這場為期三天的人民論壇,以長達72段的人民宣言收尾。東協秘書長的與會,帶給雙方更進一步的溝通,儘管人民團體與東協高峰會的對話機 制仍 缺完善。在會場中一度討論的根本思想、宗教、態度問題成為最後的希望與總結;政府總是以「複雜」為藉口,作為不可能付諸施行的理由,或許草根力量應該嘗試 的是告訴政府,一切都很簡單;若不正視公民社會,政府的權力也將不會持久。而一名與會的和尚起身發表的長篇言論,便道出經濟危機、糧食危機、農民問題、人 權問題、生態問題等的癥結;所有都應歸咎於道德崩解,資本家、政客、權力掌握者的貪念才是應被檢討、撻伐的所在。此與泰國信奉的佛教相違背的貪念,是否能 在一波波危機四起的世界中以宗教救贖?這世界又會如何重整?會場的人民團體不願放棄希望,期望能在危機中找到一絲可能的轉機。

3322232061_5587416ff1.jpg
場內抗議民眾高喊「我們要沒有飢荒的東協!」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