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合法居住權
撒烏瓦知國民黨部外再「講道理」

2009/03/10
苦勞網特約記者

3月10號上午,國民黨黨部外再度聚集了來自桃園撒烏瓦知、崁津部落的族人。在場一同前來聲援的,還有教授、學生、工人及作家…,以不同的角度的視野表達他們對「撒烏瓦知」部落就地重建的支持 。更痛批這一連串拆遷河岸部落的粗暴行為及以漢人為中心思考的安置方式。三鶯部落自救會顧問江一豪表示,他們此次來的目的就是「講道理」,也歡迎桃園縣水利處處長及各單位前來對話。也預告明天(11日)下午,將有更大的行動。

撒烏瓦知的長輩們,至今依然在公園搭帳篷。江一豪表示,從三月六號的行動到現在,桃園縣政府只發了張緊急公告,讓族人可以到文化館住三個月或補助三千元的租屋金。到場聲援的作家陳雪認為,安排到文化館居住是為安置災民的方式,然而部落的族人並不是災民。他們遭到最大的災害是政府,受到粗暴公權力的對待,因為房子被拆而成為災民。她表示,原住民才是我們腳下的土地原來的擁有者,是後來者將他們趕到現今居住的地方。她問,這幾年來,我們到底做了甚麼?

撒烏瓦知部落的Gazon表示,最近多雨,大夥蓋的棉被多已溼透,有不少老人家都感冒了。而來自崁津的Aku透露,雖然撒烏瓦知幫他們先擋下了拆遷的行動,但崁津依然存在著被拆除的危機。部落的老人家心底依舊存有恐懼,得擔心警察或是公文隨時會來。

Aku表示,即使經歷了多次的拆除,為何依然居住在此?因為即便簡陋,但存在的是自己的文化。而他們要的是尊嚴的活在河岸部落,而不是國民黨想給的!Aku說,他們要的是長久合法的居住權。同時也希望能和縣長或是副縣長有對話的機會。

中原大學景觀系盧建銘教授說,部落的長輩們年輕時提供自己的勞動力建設了台灣的重大建設,而他們的生存空間卻也被壓迫。之後在外勞的引進下,以半工半農的方式找到了依附在都市邊緣河川地的生存方式。以自足的農業,帶進了阿美族的植物,豐富了河岸生態,形成了精彩的大漢溪文化。他認為與其說是河川局在管這些河岸地,倒不如說是這些阿美族人豐富了河岸,但這些豐富的景觀卻被認為是都市的破壞者。

薄荷葉鼓手鄭凱同提到,劉院長說過:「文化創意很重要的一部份在於人文素養與美學的養成」。但他要問,所謂的人文素養與美學,是以漢人為中心、開發優先的資產階級式美學還是兼容並蓄、尊重各族群文化的人文素養?他反問,若要發展文化產業卻連原住民文化都不重視還要發展甚麼?

在各代表各自表達看法後,江一豪與大家相約明天下午兩點在同一地點,一起來看「國民黨的態度」。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