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金門的離島心願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第497集 金門的離島心願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緣起

 從中國的唐代開始,金門島上記載的,幾乎都是逃難避亂的移民史,一批一批的閩南漢人,在金門落腳生根,然後又飛往南洋、移居台灣開荒拓墾。在國共戰爭之前,金門這座離島,已經發展出以閩南為根系的島嶼社會。可是,西元1949年以後,金門卻意外成為反共堡壘,步上孤島命運。近十年來,大三通逐漸開放,中國急速發展,兩岸關係日益緊密,在這樣的劇烈變動下,金門的未來該如何是好?

本文

 飛機從台北飛來,自高空緩緩降下,落在金門島上的尚義機場。旅客依序走下機艙,進入大廳領取行李登記船位,然後再迅速搭上接駁專車,到碼頭坐船,前往中國。

 現在,台灣跟中國的距離,不再像以前那麼遙遠。因為民國97年6月19日,政府全面開放小三通,任何人只要有台灣護照跟台胞證,就可以從台灣出發,經由金門或馬祖,抵達福建的廈門、泉州或福州。這樣的轉變,正考驗著金門,一旦兩岸越來越緊密,金門要如何才不會被邊緣化?

 民國81年11月,金門解除軍事管制,金門尚義機場的年客運量,從原本的二十萬人節節升高,到了民國91年1月1日試辦小三通,年客運量更比軍管時期多出六到七倍。民國97年,小三通全面開放,出入旅客人次衝上了172萬。現在尚義機場進行的一期擴建工程,就是為了因應未來的旅運需求。不過,機場逐年提高的客運量,卻不見得能為金門帶來繁榮,甚至已經浮現隱憂。因為使用小三通管道的人,有八成以上都是台商或遊客。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下飛機到了金門,他們又匆匆搭船趕赴廈門。

 其實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的確有過一段輝煌時期。民國八十年代,台灣到金門的旅遊人數,還能撐起軍人離開後的消費市場。但是小三通的試辦和全面開放,卻使得金門人大失所望,他們不僅沒有看到遊客回流,反而眼睜睜看著人潮在金門蜻蜓點水後,直接往中國跑。然而更糟的是,連金門人自己都有廈門熱。

 海面上濃霧瀰漫,朦朧的遠方,出現一座座高樓大廈,南中國的重點城市廈門,漸漸映入眼簾。對金門人而言,在國共分裂前,金門與廈門本來就是同文同種的生活圈,兩地語言文化相近、風俗習慣無異。再加上現在兩岸關係和緩,在小三通提供的便利下,坐船到廈門,只需要花650元,40分鐘,金門人就能輕鬆享受過去從來沒有的都會生活。

 在廈門,搭乘高架道路的公共交通車,代價是台幣兩塊半,購買大型商場的生活用品,花費不到台灣的2/3,還有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裡頭的木瓜、芒果、蓮霧和棗子,都是來自海南島的便宜水果。

 到了晚上,足浴桑拿、按摩舒壓、酒吧夜店、高級百貨,廈門的夜生活跟台北毫無差別,消費娛樂應有盡有。走在當地著名的步行道中山路上,還出現幾家金門特產專賣店。

 專賣店裡賣的是貢糖、菜刀和長壽香煙,出了店外又在街角的那一頭,看到熟悉的台灣雞排。台灣的旅遊業者私下指出,金門當地或入籍金門的台灣人,一年至少在廈門花了30億。

 金嶝大橋,是金門縣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的重大建設,在縣府的規劃裡,金門如果不跟廈門連接,很難走出下一步。不過,一座全長8.6公里、經費101億的夢幻之橋,真的能活化金門嗎?到目前為止,金門人還沒有共識。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跨海大橋不只會影響生態,對離島獨特的生活文化,也會造成衝擊,更讓人擔憂的是,小三通弱化金門發展的現象,很可能在金嶝大橋通車後重蹈覆轍。

 褪下戰地背景,金門最讓人驚艷的,其實是傳統的聚落空間和閩南古厝,這裡的島民,長期生活在其中,創造出屬於金門的思維和價值。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協助下,已經有二十六棟古厝完成修復,並推動傳統建築再利用,其中包含展示館、特色餐飲和民宿經營。

 六十五歲的藍爸爸,宜蘭人,年輕的時候在金門服役,四十歲以後再度回到金門投入旅遊業,生活到現在,金門已經是他的第二故鄉。古厝變成民宿,人跟房子都有了留下的機會。這一步,也為金門的閩南生活文化,邁出新的步伐。

 但是金門的海洋跟漁業,卻沒有這麼幸運。為了順利推展小三通,金門縣政府擴大建設水頭商港,不過相關配套不足,導致後豐港的生態跟漁業,遭受嚴重破壞。洪榮火,五十歲,是金門僅剩的漁民之一,他跟哥哥洪榮碧繼承祖業,靠海洋維生,但是後豐港五百年的漁業,卻將在他們這一代劃下句點。

 另外,後豐港的潮間帶,一直是鱟的主要棲地,水頭商港的興建,使得後豐港灘地一一消失。一旦夏天來臨,準備要上岸繁殖的鱟,不知道還找不找得到原來的家?

 聚落裡最前方的一棟老房子,是洪德舜家族共同持有的祖業,已經有三百七十年的歷史。民國92年,金門縣政府和洪氏家族共同出資整建古厝,並規劃為後豐港社區的展示館。洪德舜四處尋找家族過往,填補後豐港急速流逝的現在,這是他身為金門人,唯一能為金門努力的事。 洪德舜手上的各種契約,拼湊出一部分的人文金門。後豐港旁的工程與土方,正在改寫未來的生態環境。聚落的幽靜和古厝牆上盤根錯節的樹根,凝視著金門子弟離鄉的心情。

 離島金門,一再複寫人們出走的歷史,不斷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對金門來說,最守信的朋友,反而是那年年回家的候鳥。或許金門人可以想想,為什麼候鳥要回家,而人卻急著要離開?找到了答案,金門不再是孤島的心願,想必就會成真。

側記

 在金門採訪的過程中,同時有兩種強烈景象在心底激盪著,蒼涼的灘地和溫熱的老屋紅瓦。那一片片無人的沙灘,訴說著軍管時期遺留的生活習慣,和漁業的沒落與漁人的消失,抬頭一望,觸目所及的舊牆殘瓦,正同時低吟著過去數百年金門曾有的風華和喧囂。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不便利」、「落後」,金門人早習以為常,問及未來發展和產業再生,金門人也是興趣缺缺。實在讓人百思不解,為什麼這樣一座具有豐厚歷史和生態系統的離島,卻遍尋不著未來願景呢?我想著,離島命運不可怕,令人心驚的,其實是一種孤島心情。

回家路上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金門的未來,台灣人不懂,金門人很迷惘。就在大家急切的,想要為金門做出決定的時候,似乎更應該想想,金門擁有的優勢,和金門人想過的生活,到底是什麼?去年年底,一個學經歷俱佳的金門女子,選擇從台北回到金門,放下職業婦女的驕傲,重新與自己在童年的土地上對話,她的這段追尋,不只影響她個人的生命定位,也對照金門在徬徨下需要的那份勇氣...

誰讓古窯變苦窯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陳添寶 陳忠峰 陳志昌 郭志榮 剪輯 陳添寶

 苗栗古窯事件,掀起一場文化風暴,讓人深思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與搶救問題,為何歷史古窯會變成廢墟苦窯?

回應

擔心金門邊緣化?
最擔心的是澎湖人吧!
自從大三通之後
所有的航空班機幾乎都往兩岸飛或金門
五月份舉辦花火節
機位一票難求
為什麼?
因為航空公司不飛澎湖
如此
澎湖如何發展觀光?
難怪澎湖人要期待博奕特區
就是希望博奕特區能夠改善澎湖的交通問題
交通問題解決了
人潮有辦法進來澎湖進行觀光旅遊
活絡商機
這樣澎湖還需要博奕特區嗎?
澎湖人連往返台灣看病的機位都一票難求了
更何況遊客?
最先邊緣化不會是金門
金門還有酒廠
上學不用錢
居民還有三節提酒券
澎湖人有什麼?
我只能告訴你~~~~~什麼都沒有
連要一個穩定的工作都要走後門塞紅包
年輕人留在澎湖做什麼?
一般基層服務業的工資都還不到17280
別說勞健保了
一個月有15000的薪水就已經很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