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健康與友善土地的農業新經濟
餿水新經濟與有機蔬菜的展示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09/03/21

今日臨海農場創辦人劉力學,於社區公園舉辦有機蔬菜試吃,與社區分享將餿水堆肥所種出的有機蔬菜,以及土城彈藥庫的新鮮蔬菜,溫炳原也大力肯定劉力學提出有益健康與友善土地的農業新經濟,若能恢復農業的發展,只要將農業產值3%回復到10%,即可創造7000億的產值,且有助解決失業問題。

劉力學創辦臨海農場,收集大家不要的餿水(台語ㄆㄨㄣ),製成堆肥,改善土壤,運用大自然製造好的生活環境,孕育出更健康有抵抗力、可以對抗蟲害的有機蔬菜。這些蔬菜沒有化學肥料、農藥,不會污染土地,堆肥改善了土壤,友善土地與自然生態,沒污染的蔬菜也讓吃的人更健康。 大學專長是農業推廣的溫炳原認同劉力學的主張,只要在農業部門中每增加3%的GDP,我們就可以創造60萬個工作機會;再加上其他領域關連的產業,所創造的工作更可高達200萬個,重振農業不只有經濟效益、也有降低失業的社會效益。

溫炳原指出,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是,每公頃農地的農藥用量是世界第一,而肥料使用量是世界第二,這些化學農藥與肥料存在大自然裡,還會有環境荷爾蒙問題,不只破壞自然生態,許多毒物也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溫炳原認為,將家庭廚餘製成堆肥,不只減少焚化爐負擔與戴歐辛產出,也可以將食物的營養重新回歸大地,不再依賴對環境與人體健康有害的昂貴化學肥料與農藥,友善大地也有助人體健康。

溫炳原表示在目前能源價格高漲與世界糧荒問題中,農業的價值被重新省思,台灣過去從農業轉向工業的發展,許多高科技產業卻只在世界分工體系的附加價值較低的,在金融海嘯問題裡,顯示過度消費與無止盡的資源掠奪,終究有發展的極限;而廚餘堆肥所生產的優質有機農業的供不應求,是更高附加價值也友善環境與社會的良方,他主張推動將預算資源配置,從傳統重工業、高科技產業的補貼,轉移到農業、尤其是有機農業。

溫炳原說從過去犧牲農業成就工業的發展軌跡,不論是無效率且破壞環境的傳統石化等高污染工業、或明是低附加價值裝配業卻有劇毒一樣破壞環境的高科技電子業,己經造成環境的沈重負擔。像廚餘黑金變綠金的啟示,他也舉出2008年組團參加巴西綠黨年會,看到了巴西政府在世界糧荒與能源危機中,重視生質能源作物的大力發展,形成國家的新的產業競爭力,應可讓政府尤其農政單位重新思考。

主辦單位: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臨海農場、看守土城愛綠聯盟、專業者 都市改革組織 新聞連絡: 看守土城愛綠聯盟 劉麗蘭 0937-462-904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楊士慧 0937-833-378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