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國與香港的知識分子最近對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的深刻反省,台灣人普遍對五四運動九十周年沒有切身的感受,報章出現的篇幅也越來越少。本來台灣較諸中國,土地與人口皆遠遠不及,國際地位又受中國政府封殺,衹有民主法治方面領先中國,台灣社會卻不在標榜民主與科學的五四紀念活動發出聲音,有些令人意外。
不可否認的,自一九九○年代起,中國在經濟發展高度成長,在國際政治亦漸有分量,對於亞非國家基於戰略考量而大量援助,後者因其不像美國推動人權外交,頗受亞非國家歡迎。但中國在天安門事件後,為避免國內發生大規模民暴事件,對人民之言論、集會結社與宗教自由等嚴重限制,致使中國政治未隨經濟進步而改革,內部危機重重。美國前助理國務卿謝淑麗稱其為「脆弱的強權」,中國實質上並不像其表面那麼成功。
有人將中國目前的形勢與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的環境加以比較,在國力方面固然經濟崛起,但不談符合普世標準的民主與人權,其實卻是退步了。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時,胡適之提倡「民主」與「科學」,以今日角度看待,它是一個未完成的啟蒙運動,但所謂「民主」是包容異己,強調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並非由某種意識形態的主義認定或控制一切。
比較世界其他共黨國家,在一九九○年前後大多數共黨國家紛紛走向民主化,在其憲法取消共黨在政治上領導與獨佔的地位,例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蘇聯與阿爾巴尼亞等國,使得不同政黨取得合法地位,並逐步落實新聞自由、宗教自由,建立獨立的司法制度及相關人權機制。但中國憲法仍堅持共黨專政,實際上中國逮捕、判刑組織新黨人士、獨立宗教人士與自由工會人士。甚至為該等人士辯護的律師,若未事先獲得允許而加以辯護,常遭受人身騷擾,更有遭到停止執業、逮捕、拘禁或起訴判刑之事例,連律師執業都受到迫害,中國的民主與人權狀況的惡劣可見一斑。
在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台灣公民社會最關心的是中國政府如何回應《零八憲章》的訴求。《零八憲章》是由中國著名的政治學者劉曉波等人起草並簽署的一份宣言,其要求以理性與和平對中國政治進行改革,其基本主張包括修改憲法、分權制衡、司法獨立、人權保障與公職選舉等,無一不是現代民主國家包括台灣早已建立的憲政制度。若中國要邁向一個健康而平衡的國家勢不能逃避上述訴求。但起草人中劉曉波遭到監禁,北大法學院賀衛方教授遭到調往新疆教書,其他連署人亦無時不處在恐懼駭怕中。中國告訴世人,她已經和平崛起,然在五四運動九十周年,是否應該省思本身的缺失?
(作者為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