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家樂福等盈利模式遭質疑 被指壓搾基層生產者

2009/05/18

沃爾瑪家樂福等盈利模式遭質疑 被指壓搾基層生產者

  “危險”、“扭曲”、“隱患”……有關部門15日出籠的三份供應鏈最新調查報告,多處使用了這些字眼,對沃爾瑪、家樂福、國美等零售巨頭現行的盈利模式進行了抨擊。

  八成零售商強行壓價

  “目前大型零售商的盈利模式主要不是依靠經營商品,而是通過向供應商收費獲利。”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院長、中國供應商研究中心主任楊謙對CBN記者說,目前零供關系顯失公平的情況非常嚴重,已經危及到整個產業鏈的和諧,甚至潛伏著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

推薦閱讀 沃爾瑪家樂福等盈利模式遭質疑 被指壓搾基層生產者

周小川:寬松政策將微調 審計署:經濟刺激政策落實存4問題 黃光裕入獄真相:弱女子成導火索 權證大鱷隱藏金元 3億元突襲武鋼 國資委:央企要做好打持久戰准備 基金經理密集調研 尋找4概念股 山東甲型流感患者父親向社會道歉   15日,中國供應商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行動援助組織等單位聯合在京發布了《中國供應商生存狀態調查》、《農產品(000061,股吧)供應鏈調查》和《中國茶葉供應鏈調查》等三份報告。

  據楊謙介紹,上述調查歷時一年多,對全國20多個城市供應鏈各方進行了供應鏈模式、利益分配、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調查。

  調查顯示,目前供應商群體以中小企業為主,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總數的92.38%。絕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零售商是零供雙方中掌握話語權的一方。有77.67%的被調查的供應商表示,零售商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供應商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有近80%的被調查者認為零售商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有強行壓低價格的行為。甚至有52.73%的被調查者稱,合同經常被零售商擅自變更和解除。

  “商品毛利額應是零售商的利潤主體,也應該是供應商的主要利潤來源。”楊謙稱,但調查顯示,零售商轉嫁給供應商的費用按保守數值計算占供應商銷售額的7%,按平均數值計算占銷售額10%左右,即供應商利潤的主要來源商品毛利的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被零售商拿走,導致供應商盈利艱難甚至虧損。

  報告以國美電器公司財務報表披露數據為例:2006年度國美經營活動利潤9.14億元,同期來自向供應商的收費等收入有8.88億元;2007年度國美經營活動利潤18.03億元,同期來自向供應商的收費收入有18.43億元。

  調查報告還首次披露,在被問及“零售商是否按標准對供應商的生產條件進行檢查”時,選擇“根本沒有供應商標准”的占20.11%,選擇“從不檢查”或“很少檢查”的占47.89%。這極有可能造成大量低價黑工廠的存在,出現類似“問題奶粉”的假冒偽劣產品。

臉書討論

回應

當企業獲利不再是以其商品而是以人力精減作為獲利條件時。該考量的是這樣的方式真的能為企業獲得多大的利潤?
試想如果一個大賣場要是如同便利商店,那麼你或許能買到超便宜的商品,可是你能獲得什麼樣的服務品質?同樣的道裡應用在企業裡相信並無差別。有差別的是消費者往往總到最後才發現[我是員工亦同樣是消費者!!]公司企業更是看不到原來這是我該照顧的"消費者"卻≠"員工",市場機制總是注意到過高的物價卻忽略企業賴以生存的獲利。削價競爭似乎是常態而且是市場需求?不過你的獲利卻慢慢的走向人力精減而非市場的正常獲利模式啊。
不過可喜的是,或許這樣精簡人力的同時,別的後起之秀可以漁翁得利。至於只想到人事獲利方式的企業可能將面對的是人力資源的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