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工會針對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問題新聞稿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09/06/29
資料來源: 

針對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問題,台北紀錄片工會6/29發表一份名為<一個流失原創精神的電影節>聲明,對甫開幕的台北電影節主辦單位提出質疑,要求其公開說明將紀錄片、實驗片等類型排除競逐影展首獎資格的真正原因,如無足以服眾的理由,就應於下屆恢復原來的多元自由設計。這份聲明邀集了台北電影節歷年來百萬首獎的得主如魏德聖、吳汰紝、顏蘭權等人參與連署,還包括紀錄片、劇情片等獎項歷年得主如鄭文堂、林靖傑、周美玲、陳俊志、王嬿妮、李家驊等四十餘人加入,並有實驗片導演及歷年評審在名單上,代表性相當廣泛。

紀錄片工會表示,第一波號召影像工作者的連署只是開始,自即日起聲明將公佈於工會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docunion),正式尋求社會各界的連署,目標在要求電影節主辦單位從速改革,以免台北電影節在流失特色後,逐漸泡沫化。如電影節仍無誠意回應,工會不排除展開進一步的行動。

工會聲明首先指出,已經舉辦11屆的台北電影獎,其實質鼓勵不僅在於它的獎金,更重要的是它接受各種作品類型(劇情、紀錄、實驗、動畫),不論材質(電影底片、數位),也不計片長,只要是好作品,都有機會獲得肯定。這不但令「台北電影獎」成為國內所有影像工作者(而非只有影片工作者)的年度盛事,也是國際影壇完整認識台灣影像創作的捷徑。

聲明強調,尤其是「台北電影獎」在各類最佳影片之上設置的不分類「百萬首獎」,過去一直堅守著包容、開放的精神,由評審團審視各屆作品水準,決定頒予的對象。而事實也證明,除了傳統電影獎鼓勵的劇情長片外,過去十年得到「百萬首獎」的作品,種類遍及紀錄片(「在山上下不來」、「再會吧!1999」、「無米樂」)、實驗片(「星塵15749001」)、動畫片(「女子」、「出口」)、甚至劇情短片(「兩個夏天」),既證明了台灣影像創作的多元與成果豐碩,也樹立了台北電影節(獎)獨立、自由又兼容並蓄的獨特面貌,進而影響了其他電影獎的走向。    然而,從去年(2008)開始,「台北電影節」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就貿然取消了劇情長片以外其他類型作品爭取首獎的機會,也把過去公平競技的特別獎,草率劃分為專屬於劇情長片的個人技術獎,致使這個競賽原初的創辦精神蕩然無存。無論作為影像工作者或是文化公民,我們都有充分理由擔心主其事者好大喜功的作風,不但嚴重侵蝕台北電影節(獎)最難得的特質──無分軒輊地肯定各領域的影像創作價值,也粗暴地剝奪了台灣影像工作者平等競爭的機會。

工會表示,這項草率的決定,去年就曾引發爭議與檢討之聲,但主辦單位卻無動於衷。紀錄片工會今年率先提出這項質疑,除了為本地影像創作者發聲以外,也擔憂這個原已走出不同於金馬影展的風格,而得以並駕齊驅的台北電影節活動,正在迅速喪失它的原創精神。長此以往,它流失的將不僅是早已明顯下滑的觀眾人數,還包括本地影像工作者對它的敬意,以及它在國際影壇上原被關注的活力所在。    基於上述理由,紀錄片工會誠心呼籲台北電影節自下屆起恢復原來的獎項設計,並推動相關改革,提升影展品質。若有無法變革的原因,請儘速公開透明的對外界提出足以服眾的說明,不要讓一個原本清新自由的影像節慶,逐步演變成一個封閉專斷的樣板活動,那將是所有影像工作者與文化公民所不樂見的遺憾結果。

一個流失原創精神的電影節 -紀錄片工會針對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聲明

台北電影節已經邁入第十一年,除了持續引進國際影片外,最重要的任務莫過於「台北電影獎」的舉辦。

對國內影像創作者而言,「台北電影獎」的實質鼓勵不僅在於它的獎金,更重要的是它接受各種作品類型(劇情、紀錄、實驗、動畫),不論材質(電影底片、數位),也不計片長,只要是好作品,都有機會獲得肯定。這不但令「台北電影獎」成為國內所有影像工作者(而非只有影片工作者)的年度盛事,也是國際影壇完整認識台灣影像創作的捷徑。

尤其是「台北電影獎」在各類最佳影片之上設置的不分類「百萬首獎」,過去一直堅守著包容、開放的精神,由評審團審視各屆作品水準,決定頒予的對象。而事實也證明,除了傳統電影獎鼓勵的劇情長片外,過去十年得到「百萬首獎」的作品,種類遍及紀錄片(「在山上下不來」、「再會吧!1999」、「無米樂」)、實驗片(「星塵15749001」)、動畫片(「女子」、「出口」)、甚至劇情短片(「兩個夏天」),既證明了台灣影像創作的多元與成果豐碩,也樹立了台北電影節(獎)獨立、自由又兼容並蓄的獨特面貌,進而影響了其他電影獎的走向。

然而,從去年(2008)開始,「台北電影節」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就貿然取消了劇情長片以外其他類型作品爭取首獎的機會,也把過去公平競技的特別獎,草率劃分為專屬於劇情長片的個人技術獎,致使這個競賽原初的創辦精神蕩然無存。無論作為影像工作者或是文化公民,我們都有充分理由擔心主其事者好大喜功的作風,不但嚴重侵蝕台北電影節(獎)最難得的特質──無分軒輊地肯定各領域的影像創作價值,也粗暴地剝奪了台灣影像工作者平等競爭的機會。

事實上,以現今台灣影像創作環境而言,主流(劇情或動畫)長片早有金馬獎加持,學生影片與青壯創作者則有金穗獎鼓勵,但堅持獨立製作,或長期走非主流短片創作路線的影人,始終沒有獲得應有的鼓勵平台與相對的尊重。所以,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開倒車舉動,絕非只是非劇情片工作者能分配多少獎金的問題,而凸顯出一個原本口碑不錯的影展,竟為了向主流靠攏,不惜扼殺自身特色的悲哀。

這項草率的決定,去年就曾引發爭議與檢討之聲,但主辦單位卻無動於衷。紀錄片工會今年率先提出這項質疑,除了為本地影像創作者發聲以外,也擔憂這個原已走出不同於金馬影展的風格,而得以並駕齊驅的台北電影節活動,正在迅速喪失它的原創精神。長此以往,它流失的將不僅是早已明顯下滑的觀眾人數,還包括本地影像工作者對它的敬意,以及它在國際影壇上原被關注的活力所在。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誠心呼籲台北電影節自下屆起恢復原來的獎項設計,並推動相關改革,提升影展品質。若有無法變革的原因,請儘速公開透明的對外界提出足以服眾的說明,不要讓一個原本清新自由的影像節慶,逐步演變成一個封閉專斷的樣板活動,那將是所有影像工作者與文化公民所不樂見的遺憾結果。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若各位願意支持這項聲明,
可以從以下這裡進行網路連署!
或上紀錄片工會部落格轉載文章喔!

連署平台: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062900550900

紀錄片工會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docunion

這幾天工會發出的聲明連署後,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 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在昨天與今天主動邀工會,
> 於(7/6日)下星期一下午三點半在台北國際藝術村2樓游藝廳
> 進行面對面會談,工會秘書處與幹部會出席,
也歡迎其他對台北電影節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