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大對抗之開放填充題

2009/08/09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兼職工作人員


(2008/8/1~2009/7/31)


受限經驗與能力,本文經多次刪修,最後更新定稿: 2009/08/08


在倡議「單車通勤」的漫漫長路上,常常可見「紅白大對抗」,而且值此各級政府對自行車道工程躍躍欲試之際,特別引發紅白兩隊的論戰。

本文簡介紅白兩隊關於「單車通勤」的看法與不同的作法,除了希望引發討論以外,更希望能凝聚一些共識,好在推廣單車生活的過程中共同努力,對抗萬惡的(   )==>空格開放自由填空。請準 備一杯好喝的飲料,找個安靜涼爽的地方,看完兩邊的論述以後再作答,也順便看看別人的答案。

特別聲明:文章中所列紅隊與白隊精神及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自行車友善環境與相關政策能有更深更廣的討論,請讀者千萬不要對號入座,搞分裂或吵架、打 架......若 有夫妻尪某或手足好友看了文章想不開,因而大打出手之情事,作者概不負責。

特 別提醒:具紅隊思想的少數族群,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人數少就要懂得自保,為避免論辯形成「圍攻」的氣氛,臨時見風轉舵變成白隊也是很好的,紅隊沒 有人會怪你不講義氣,千萬不要為了堅持理想而做團體中的異議份子,以免有不好的下場;同時也要懇請多數的白隊發揮民主精神,尊重少數,愛護稀有動物,至少 在討論時要讓紅隊有機會好好把話說完。


噹!噹!噹!開始囉~



紅 隊的中心思想是--

「對抗單車通勤諸多困難的方法就是-做好準備,騎單車上路吧!而且,越多人一起騎車就越安全。」

「不管有沒有自行車道,都一樣會騎單車通勤。」

「自行車道建設工程,本身就違反節能減碳精神。」

「珍惜生命,遠離假日河濱。」

紅隊希望騎車技術要精進,騎在馬路上通勤要快(其實再怎麼快也差不多30km/hr),才能夠造成機車通勤族的轉移,也建議都會中某些 路段騎車要戴安全帽;而且,身為「專業用路人」,要做「自行車騎士」而非「腳踏車漫遊者」,即使騎在自行車專用道上也要注意自己和其他用 路人的安全。不希望有人在馬路上或單車道上胡亂騎車,因為那不但不尊重自己和其他用路人,又破壞單車騎士的形象。

紅隊認為騎單車休閒運動與騎單車通勤上班上學是兩碼子事,騎單車休閒只佔一週的2天(還有很多四輪載二輪),騎單車通勤卻可能是7天,真正與「環保」或 「節能減碳」大有關係的是「單車通勤」!推廣「單車通勤」比推廣「單車休閒」更能改善環境。

雖 然推廣單車通勤,但並不認為騎單車像走路一樣,人人都可騎單車上路,尤其是在都會區騎單車通勤,更需要有點膽識與技術。畢竟,腳踏車雖然是最簡單的交通工 具,也是最適合做為每位用路人兒童時期學習與使用的第一種交通工具,卻沒有監理考照制度,在上路前為騎士的騎乘技術與基本交通常識把關。

關於自行車道,紅隊認為.......

現 有的自行車道


1. 動線不順暢:過於曲折或意外縮減路線

2. 鋪面不良:步磚不平整,木棧道、水泥路面有遇溼即滑的問題

3. 寬度不足:沒有考慮彼此閃避、超越及操作慣性的空間

4. 進入障礙:為了不讓機車進入,門欄過高,影響騎乘意願

5. 缺乏明確識別:指標、圖示、標線、號誌不足或紊亂

6. 單車道彼此連結性差:工程導向,不同標案沒有考慮銜接問題

7. 車道佔用:宣導與取締之外,用路人仍爭議不斷


自行車專用道並沒有比較安全(English)」。 除了上述常犯的技術性缺失,還有以下問題:


1. 自行車道讓汽車駕駛認定單車不應騎上馬路
2. 自行車道讓單車騎士缺乏或忽略交通常識及倫理
3. 自行車道視線不比一般馬路清楚
4. 自行車道難以涵蓋所有通勤需求
5. 自行車道造價高於一般馬路的優先道

 

如 果真的需要單車道工程,以下是幾個比較迫切及需要的方式:

1. 加強現有單車道的串連,改善鋪面、動線。
2. 交通瓶頸,如橋樑、路橋、地下道,優先設立單車道。
3. 以舊鐵道、捷運沿線、路幅夠寬者建構通勤單車道幹線
4. 以學校、捷運等為中心的社區安全路徑


實務上最好仿波哥大經驗每週辦無車日活動,或是日本近期的作法--"社 會實驗的實施",以交通錐暫時隔出自行車道,比照"調撥車道(維基百科)"用漸進的方式逐步提昇民眾單車通勤比率,或實施 Bike Bus活動,促進單車通勤的安全,吸引民眾騎單車通勤。(註1:何謂「Bike Bus」?)


跟白隊相比,紅隊不怎麼需要單車道,對單車道的意見卻相對多很多;也許因為他們是一群實際騎單車上路的人,擁有較多的騎單車用路經驗,因此深知道路/自行 車道上的各類危險應如何避免,以確保騎士自身的安全。

紅隊寧願將自己視為一輛車,騎在馬路上,避免騎進人行道欺負行人。(道路共用理念)



可惜的是,紅隊現在人還很少。



白隊人數很多,舉凡對推廣單車通勤有想法的一般社會大眾,以及所有不放心小孩騎單車上馬路的家長,都是白隊的成員。

白隊的中心思想是--

「要有單車專用道,透過硬體設施保障,盡可能和汽機車區隔才安全。」

「單車道應該和人行道在一起(仿日本早期規劃),視為弱勢用路人,和更弱勢的行人在同一系統,這樣才安全,也才能鼓勵更多人騎車。」

「單車在人行道上撞到行人,總比騎在馬路上被汽機車撞好多了。」

「河濱單車道真是都市中騎單車的天堂!」

「空氣污染、安全問題......現有市區道路環境與文化對單車不友善,實在令人不敢騎單車上路。」

白隊希望讓單車盡可能進入生活通勤面,不要只有休閒運動(其實紅隊也這麼認為),

白隊希望越多人在生活中騎單車越好,所以最好不要規定戴安全帽(讓單車重回生活,就像多年前的美好時光),

嚮往在單車上悠閒愉快的心情與沿途風光,希望人人都可以騎單車上路。

關於自行車道,白隊認為.......

1.自行車道越多越好,要能有完整綿密又安全的路網,要能與汽機車有實體區隔,才能提昇民眾單車通勤比率。
2.自行車道週邊要多種樹,提供綠蔭,增加騎乘舒適感。
3.舊鐵道、捷運沿線、路幅夠寬者建構通勤單車道幹線
4.宜優先規劃設置通勤通學巷及社區友善路徑

規劃通勤通學路徑方面以及 與整合舊鐵道、捷運系統方 面,兩隊頗有共識。


紅隊看白隊:紅隊認為白隊以及尚未養成騎單車通勤習慣的社會大眾有兩大迷思,造成單車通勤的障礙-
(1)"空氣污染"很嚴重!騎單 車會吸很多廢氣耶!
(2)在沒有好的自行車專用道以前,在現有道路環境中騎單車"非常危 險"。

◎關於「空氣污染」的迷思:

單車騎士吸進的廢氣會比汽機車駕駛多又濃嗎?很多人有這種迷思。事實上,法國的研究(研究機構:巴黎天空/Air Paris)駁斥了這種說法,台灣的中央研究院環 境變遷研究中心也有類似的研究佐證:騎單車並不會吸進更多致癌的廢氣,紅隊前輩們更提出「隧道效應」 原理來解釋:『市區裡的空氣污染源主要都是移動污染源(汽、機車),而上下班時間的車陣中,因為車車相連,每台車的前頭進氣、後頭排氣,每部車吸進引擎和 空調裡的空氣都混合前面一部車剛剛從排氣管噴出的廢氣,空氣愈來愈髒且增加耗油,熱廢氣在都在車道當中形成一個隱形風道,這條風道的污染濃度是最高的(含 氧量低燃燒不完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增加),就像一條隧道一樣,僅有少數的廢氣往兩側溢漏,這就是所謂的「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單車騎士因為在最外側,而且口鼻高度較高,所以吸到的廢氣比穿梭在車陣中的機車少了許多;而且因為單車的速度與機動車輛相差甚大,單車 不會一直貼在某根排氣管後面,況且,當汽機車超越單車後,行進到單車騎士的正前方時,已經距離五公尺以上,反之,一群汽機車行駛在馬路上,因為速度相近, 當後車貼著前車時,距離太近反而吸到的廢氣會最多。』

◎關於「危險」的迷思:

「機車比單車危險多了,而且也同樣是鐵包肉,台灣有1000多萬輛機車(註 2:台灣的機車現象),人們能夠天天在馬路上勇敢騎機車,就能夠勇敢騎單車上路。事實上,也因為機車與單車騎乘行為相似,許多 機車族在油價高漲時轉換成單車族。」

反對者反駁:『機車比單車安全多了,它速度比較快呀!』

正解:「所以,速度越快越安全?速度越慢越危險?」
還是「速度越快越不易被警察抓到開罰單,荷包相對安全?」

事實上,因為騎單車通勤時,騎士的身體是處於運動狀態(而非「催油門即可前進」的肌肉放鬆狀 態),所以我通常騎單車比騎機車時更專心,也更需要專心,而且單車的速度比機車慢,相對起來就比較安全。我騎機車有出過幾次車 禍,騎單車反倒沒出過什麼事(說來好笑:牽單車時經過工程砂石路時倒是摔跤過一次)


截至目前為止,白隊遙遙領先,紅隊望塵莫及,行政院經建會已編列100多億的預算,打算用四年時間建設自行車專用道(據說多數為休閒型自行車道)。


至於我自己呢?恐怕立場無法堅定。



我是紅隊的嗎?當我只有自己一個人時,是的,我是熱血的紅隊。戴上安全帽,騎著跑車(公路車), 三年來最常騎單車通勤的路是--敦化南北路,市民大道,基隆路與福和橋(跨縣市需求)以及各種平行於主幹道的寧靜小巷道, 單日通勤距離最遠18公里左右,平均時速約18-25km/hr。當然,偶爾我也會騎著淑女車,戴著草帽或斗笠(或 是什麼帽也不戴),享受涼風,穿梭在住家社區內的寧靜林蔭小徑,通勤距離不超過5公里,平均時速不超過12km/hr。

不過,2007年4月22日單車上路大遊行活動中,我前面有一個橫衝直撞、騎車不穩的小男孩,後面有一個體力不支的 小女孩,還有一個聾朋友......

這時候,我是白隊的,希望路上能有對她們更友善的環境與文化,而且,活動結束回程返家時,我公然帶著兩個小朋友違法騎上人行道,或騎或牽,穿梭在各種合法 或違法停在騎樓與人行道上的機車之間,將她們各自送回家。

如果人數夠多,情況又有所不同。像是2008年4月微笑單車上路-小折同樂會,我們一群單車騎士把小孩包在中間,勇敢的騎在馬路上,這時候,我們全是紅隊 的。



暫時撇開紅白兩隊的意見分歧,兩隊人馬倒是有幾個地方理念一致:

一、同樣重視「騎單車時的交通安全
(一隊偏向要求自己提昇騎乘技術並積極探查通勤路徑,另一隊偏向要求建置更友善的環境並積極修法)

二、同樣倡議「單車通勤」,希望提昇民眾單車通勤比率。
(舉辦各式活動,發表相關論述,以推廣單車通勤。)

三、同樣重視「單車通勤與交通安全教育」且都努力在做,希望使自行車成為所有用路人學會的第一種交通工具,以期透 過用路人相互「理解」進而建立一種法律規範不出的、更好的用路文化。
(有人成立單車學校,也有人深入國小或社大校園教導學童或社區民眾各式單車通勤的理念)


你是紅隊的,還是白隊的?或者跟我一樣,是「粉紅」隊?


紅隊與白隊的論戰還在持續進行中,

單車是車,還是應該視為人?(騎在車上視為交通工具-車,爆胎牽車則視為人?)
自行車道建設應仿歐美系統在慢車道?還是應仿日本早期系統納入人行道?
要蓋自行車專用道?還是不需要自行車專用道,共用既有道路?
自行車專用道是安全的?自行車專用道也有危險?
要仿機車強制全國騎單車戴安全帽?還是...騎單車就是要享受涼風所以不要強制戴安全帽?

分歧的思考方向,有沒有可能取得有彈性的共識?



紅白大對抗,殊不知真正的對手是...................(   )

開放填空作答 (填答完畢後即可看到其他人的答案)




◎附註

註1:何謂「Bike Bus」?
註2:台灣的機車現象
註3:自行車道相關論述列表


註1: 何謂「Bike Bus」?

http://bikesmiling.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html

BikeBus 並不是指可以搭載單車的公車BikeBus是一種單車活動模式的

轉換,正確的說BikeBus是一種安全、有趣的Bike2Work活動模式。

一個人Bike2Work可能須找出從家中到上班工作地點的個人最佳路線,然後一個人開始孤軍奮戰在車陣中穿梭.....一天的心情,可能就得從一路上嘀 咕著糟糕的交通環境中開始,感覺上真的會有些無奈而且也有些許危險...

BikeBus則是定一個時間,從一個起點為發車站開始出發,沿途在每個集合點讓其他人加入,然後繼續向下一站出發出發,車團循著主要路線前進,當車團抵 達公司附近鄰街時,在大家的互相加油鼓勵下,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有趣吧!!

這就像Bus一樣,有固定的路線、時間沿途在各個巴士站領著單車上班族「上車」、「下車」......。

一個人bik2work很無聊嗎?

何不試試 BikeBus 的早晨約騎...透過網路、車隊、車團的串聯,可以讓每天通勤都變的更有趣.....

http://spokes8iker.wordpress.com/2009/07/16/bike-bus/
(詳情及影片)

◎建議政府與相關單位實施步驟要點 :
(交 通部/交通局/交通處、教育部/教育局、新聞處/新聞局警政署/警察局、各級學 校與單車社團)

1. 宣導Bike Bus觀念

(建議通路-大眾運輸系統的BeeTV電視、報紙、網路、廣播......等 等,宣傳期至少1個月以上)

2. 規劃、測試路線及各站到站時間

(考量個別差異,至少需有5 人次以上全段路網測試騎乘)

3. 發佈新聞稿

(路網資訊與時刻,開放報名系統,鼓勵民眾試騎1~3個月)

4. 派交警機車前導並配合路口號誌優先交管

(需聯絡警界與交通大隊共同合作)

5. 合併Bike Bus路線附近之通學導護一起實施

(與教育局合作,聯絡沿線中小學校學務處及家長會導護志 工團討論)

6. 調整與修正

(每週或每月非上班時間定期在Bike Bus路網沿線召開說明會/討論會,收集民眾及各界意見以利逐步檢討改進)



註2: 台灣的機車現象

"If we can make Taiwan a bicycle friendly country: then we can export these special  knowledge and know-how to all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we have a very unique situation that no one has: motorcycle."

~Homer Kuo


很 多外國人初到台灣時,都會對台灣各大路口的機車大隊印象深刻,尤其是交通尖峰時間,在路口停等,以及綠燈一亮就衝出去的機車族,看起來儼然像是龐大的軍 隊;有些外國人會被台灣人在馬路上騎機車的各種畫面嚇到,擔心機車騎士的安危,也有台灣人到國外求學或工作多年後,一回台灣被台灣的交通狀況嚇到,原本會 開車的變得不敢開車;日本旅遊節目甚至曾經播出台灣特輯,介紹台灣的機車現象,還建議觀光客到台灣旅遊時,一定要記得到夜市逛逛,看看各式各樣的口罩,買 一個做紀念。

六月底,有一回我為了趕時間從松山搭乘計程車前往木柵,司機說他很討厭機車與二輪的單車,聊天時他問我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日本的機車很少,台灣的機車卻很多
二、為什麼台灣的機車,大部份都是日本人做的,然後進口到台灣 來?

(例如:YAMAHA山葉機車、KYMCO光陽機 車、SYM三陽機車、台鈴 SUZUKI......等等)







(請先試著自己思考,再看別人的答案。)







我當時沒有回答,回家後寄mail問朋友,所得答案整理如下:

一、為什麼日本的機車很少,台灣的機車卻很多

作答者(一)
1.台灣經濟發展的那些年,統治者不肯重視都市大眾運輸。
 ( 1976 年輿論有建台北捷運之議,但被層峰否決。而日本都市的大眾運輸從二十世紀初年就很上道。)
2.汽車太貴,當時中小業主及廣大勞工只能依靠機車作為交通工 具。別無選擇。


作答者(二):不知道耶,可是日本很多汽車呀!

作答者(三):《科技渴望參與》中有一篇〈阿拉伯的勞倫斯與機車安 全帽〉
提到:"機車在台灣可不是週末休閒的男性文化。而是小市民日常 代步及討生活的工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缺乏便利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及四季如春的氣候,或許都是機 車在台灣盛行的主要原因。"

http://203.145.193.110/NSC_INDEX/KSP/search.jsp  科學發展第421期
 
除了"討生活"之外,還有:人性是懶惰的,騎機車比騎單車舒 適,還可以載人(難怪年輕男女最愛),更不用說汽車了。那我不禁要問司機:"為何台灣的小黃那麼多呢?"


二、為什麼台灣的機車,大部份都是日本人做 的,然後進口到台灣來?
(例如:YAMAHA山葉機車、KYMCO光陽機 車、SYM三陽機車、台鈴 SUZUKI......等等)


作答者(一)(三):沒回答

作答者(二):不就是因為日本人來台灣設廠嗎?
然後台灣研製的電動機車和高品質腳踏車都以外銷為主打市場啊!


我自己的答案:

剛開始我直覺想到鴉片戰爭,英國人把毒品鴉片菸賣給中國,而且是用戰爭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方式,等於是用暴力強迫別人跟自己買壞東西,而且這種東西還會上 癮,賣方可以控制買方,有賺不完的錢......,難道,日本人也是把自己覺得不是什麼好東西的機 車賣給台灣人嗎?想著想著總覺得這樣想很怪(所以歪著頭想,沒有直接回答),回家又想了好一陣子以後,才發現怪在這裡:日本人 並不是先與台灣發生戰爭才強迫台灣買機車的,所以這跟鴉片戰爭 完全不一樣。日本人將機車賣給台灣人,是「供給」和「需求」的 買賣關係。


民主時代鼓勵不以為然,有沒有別的答案呢?


機車問題雖是台灣很特別的交通問題,但,機車問題不是台灣唯一的交通問題。如果要限縮機車的方便,就要同步限縮汽車的方便,不能只想壓縮機車的空間,卻不敢碰汽車, 因為較有錢的人買汽車,較沒錢的人買機車,基於社會公義,我們不能有階級偏見。

台灣的機車問題,其實就是大眾運輸的問題。


延伸閱讀:
2008/07/21林胤宏〈我對台灣機車管 理的一點看法
2009/05/08林胤宏〈用「大眾運輸整 體規劃」取代「捷運系統建設計畫」
2009/07/15潘瀚聲〈凱 子捷運到此為止載於7/22蘋果日報


註3: 自行車道相關論述列表

2008/05/26微笑單車上路〈我們想要怎樣的自行車道?

2008/08/05微笑單車上路〈節能減碳都市之我不要單車專用道

2008/11/11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七 種自行車道,哪一種最好?

2008/12/12路徑RoutesLive's Blog〈你對自行車道的看法?

2009/02/07長鬃山羊哺草會Shelves〈令人擔心的自行車專用道Bike Lane Fail

2009/02/22長鬃山羊哺草會Shelves〈高雄市自行車道全記錄20090222

2009/08/08問卷紅白大對抗之開放填充題

2009/07/01 ak:「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 Bike way going to nowhere」

2008/08/02林胤宏〈德國的自行車道 -路段篇

2008/10/12林胤宏〈 德國的自行車道-路口篇

2008/10/15林胤宏〈 德國的自行車道 -介面篇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