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江慧真/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主持「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工作小組會議後宣布,為建置組合屋或可長期安置災民的住所,政府已在高雄縣、屏東縣及台東縣等受災縣市找到八塊適合的土地。其中,台東先安置約七十至八十戶,成為未來的遷村示範。
劉揆指出,目前仍有一萬一千戶無水電可用,但已搶救九成受災面積,道路搶通將花較多時間,可能需要一至兩個月,考慮撤出受困災民或繼續空投物資。補助經費發放部分,正用最寬鬆、最快的方式進行,除了特別需要鑑定案例,「希望一個禮拜內能發放八成以上!」
其他安置地點還會繼續找
針對建置組合屋與供災民長期使用的房屋,劉揆表示,已找到八塊很好的建地,受災縣市都有,並持續尋找中。其中在台東的兩塊土地由慈濟興建房屋,「這個遷村有可能在三個月內完成」,將是台灣首次成功的遷村計畫。
對於小林村大體處理方式,劉揆強調,兩天內與當地居民會商得出結論。有關災民收容及安置,經調查七成災民願意以租金補貼方式自行租屋,政府將於三天內發放;另外三成不願離開者,將找尋公共空間搭建組合屋或國防部營區安置。
重建將以國土保育為原則
劉揆宣布災後重建委員會組織架構,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擔任副召集人、政務委員蔡勳雄任執行長、退輔會主委高華柱任三位副執行長的首席並兼任重建委員會進駐災區辦公室負責人、另兩位副執行長為內政部次長林中森及工程會副主委陳振川。
劉揆強調,中央災後重建委員會分十二組,執行四大案:分別是國土保育區域方案、基礎建設方案、家園重建方案、產業重建方案等。
這次受災區域的重建,都要以上位指導原則國土保育提出方案。災區推動具前瞻性發展的產業,須與六大新興產業如觀光、精緻農業、文化創意等結合,讓重建工作逐漸步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