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風災重建條例系列之四】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要長期規劃
不要慈善暴力

2009/08/25
苦勞網特約記者

8月24日,「南方部落重建聯盟」旗山辦公室成立,在莫拉克風災後,對照政府單位制定「風災重建條例」的急就章,以及民間慈善團體將「居住」當成「安置」的一廂情願。聯盟強調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應該先尊重部落的主體性,才不會讓重建工作變成一系列的「慈善暴力」。

聯盟成立的緣起,是從2008年底開始,許多在南部 (包括高雄縣、屏東縣、嘉義縣等) 的原住民部落組織工作者,集結在一起成立的跨區域聯盟。在運動的串連上,以原住民為主體,試圖以議題導向來思考婦女發展、族群、教育、環境等等原鄉所共同 面臨的問題,建立一個提供組織者訊息交流的平台。

長期投入南部原住民培力運動,同時也是聯盟催生者之一的林津如是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今年七月才剛將「性別與原住民族議題國際研討會」拉到高雄縣那瑪夏鄉 (三民鄉) 部落舉辦,馬上就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林津如說,在五月討論成立時,原本取名為「南方部落聯盟」,沒想到七月剛辦完研討會,八月就先遭颱風,於是就成了「重建」聯盟。在今日的旗山辦公室成立記者會上,也以「部落老人要回家」作為主要訴求。

不只是滅村,更是滅族

林津如說,「政府因為被罵怕了,現在都抱持著趕快結案的心態,覺得只要給原住民地方住就是安置了。」還提到民族村的居民今天向她反應說,高雄縣府人員開始強力遊說居民,勸說他們領取一個月七千元的租屋津貼,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再說。

但是以平地租屋作為安置的手段,實際上是將原住民驅離了他們的傳統領域,原本的人際網絡和與環境的連結都消失殆盡。林津如指出,村民有人被安置旗山、楠梓,甚至遠至台南,政府目前緊急安置的措施也讓原本緊緊相連的村民四散各地,部落居民失去了和土地、和祖靈的連結,「我們擔心老人家們會就這樣在組合屋中凋零,這已經 不只是滅村,而是滅族。」九二一的殷鑒不遠。

林津如提到,遷移到北部的都市原住民部落,因為離原鄉 (花東) 甚遠,於是找到了較接近原本熟悉生活環境的居所,但南部原民部落的特色是,即使是移動到都市的子弟,也因為路途還不算太遙遠,大多仍保持著與原鄉的緊密連結。

自風災以來,政府與外界的慈善團體往往從漢人的思維邏輯出發,認為原住民應遷離危險的、會發生土石流的山上,甚至應該「把山林還給自然」。面對這樣 的論述,林津如鄭重的指出,「和傳統領域的連結是原住民生命上的基本需求,不能因為山下人覺得很危險我們就不去住。」她還強調,政府與慈善單位重建的思 維,就是「我們提供援助,你們應該心存感激。」卻沒有考慮原住民本身的需求。

搶功勞、拼業績的慈善團體

林津如還轉述聯盟成員在災區目睹的怪現狀,就在慈濟慈善基金會與高雄縣政府簽訂興建「大愛村」的合作意向書之後,紅十字會也不甘示弱,王清峰律師就直接在縣政府代表的旁邊施壓,表示不能全部讓慈濟拿去蓋,一定要留一些讓紅十字會來蓋。「為善不落人後」的業績壓力可見一斑。

政府單位與民間慈善團體在災區重建工作上似乎是最佳的合作拍檔:一個匆匆制定重建條例幫開發單位鬆綁、一個欣然接下重擔負責在平地興建美輪美奐的房屋,但他們都忘了問,居民對於安置究竟有什麼想像。

林津如提出的願景,是讓原住民代表可以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以集體的方式研議出可以重建整個部落生活脈絡的生活方式,而非僅得到嶄新的居所;希望政 策制定者可以暫時跳脫漢人的思維,去看到原住民對於傳統領域的重視;希望慈善機構不再以慈善為名,將依自己想像蓋出的房子強迫推銷出去。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每個訴求,都暴露了當前重建政策的目光短淺,因為重建聯盟要打的是一場長期的保衛戰,爭的是原住民對自己生命的主宰權,而不只是六個月發完之後就無以為繼的租屋津貼。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