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9-08-25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李人岳】
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帶來一場超過百年紀錄的大雨,事發超過2個星期,整個南台灣還在努力從土石流以及淤泥中重新站起來,追究救災不力的責任成為台北政壇的最新話題,但是官員下台,甚至內閣總辭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真正造成這場世紀水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風災初期,氣象局的路徑以及雨量預測失準,第一個成為眾矢之的,然而「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指出,電腦預報是目前預報作業的主軸,不過需要其他的觀測資料補強電腦的假設,但是近期以來,打破過去紀錄的雨量一再出現,提高了氣象預報的困難度。
柳中明說,如果分析百年以來,全台各氣象測站的雨量觀測紀錄,會發現各站所測到的雨量前5名,幾乎都是出現在2000年以後,顯示破紀錄的現象還會再出現。柳中明進一步指出,破紀錄雨量和氣溫,真正反映的其實就是全球氣候變遷這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也說,過去30年來,颱風雨量的前10名中有5名出現在2000年後,而且頻率加大,雨量加大,顯示氣候變遷的問題和台灣也息息相關。簡又新強調,美國有多位退役將領在8月9日聯名致函美國國防部,建議將氣候變遷列為國家的重要問題,並且納入國防戰略的重要一環,更加證明各國都應該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
「臺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指出,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美國已經在研擬「氣候安全法」,重點在於要求各州提出如何強化適應氣候變遷的計畫,尤其是強化處理極端氣象事件的能力。
英國也類似作法。國內除了研議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之外,也應該進一步擴充為氣候安全法他指出,氣候安全法的設計,重點在溫室氣體減量,針對商業行為,可抽稅。將錢放入若干基金,包括弱勢族群、調適、氣候安全等。
柳中明說,國科會過去針對氣候變遷已經有類似研究,環保署也計畫完成關於氣候變遷的報告,不過他認為重點應該在於立法,而且應該以30年為週期,規劃因應氣候變遷的計畫。不過,柳中明擔憂,面對氣候的問題必須是長期的,但是在台灣的政治環境,卻很少有人談10年以上,只強調4年內要做什麼事。
柳中明說,面對經常出現的異常天候以及氣候變遷的問題,除了應該思考如何改善氣象預報的能力,推動氣候安全法之外,更應該成立專門委員會,推動行動計畫。
簡又新則說,因應氣候變遷的最主要課題就是減量和調適,聯合國尤其關注海岸、水資源、農業、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的的調適,而且不只是落後國家,對先進國家也是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簡又新指出,雖然台灣和國際的接軌有限,但政府還是應該將這部份議題也列入施政體系之中,由行政院規劃相關的方案。回顧這十年來,已經多次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破紀錄極端氣候現象,面對災難的常態化,政府有必要在風災的表象之外,檢討更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