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88水災至今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當初從災區依親就學的學生,到新學校適應情況如何?兩位來自高雄縣桃源鄉的學生,在災後轉學進入台南市大成國中,協助輔導的老師表示,雖然在課業上有城鄉差距,但是校園生活及同儕互動都適應良好。
對於從災區依親就讀的學生來說,88水災不只造成家園破碎,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就讀學校的遷移以及喪親失怙的悲傷,加上轉校後遭遇的學習困境,都可能造成學童極大的心理壓力。
尤其是當原鄉災區學生依親到都市就讀時,都市學校的教學步調和進度都比原鄉來得快,除了課業要適應,要融入一個全然陌生的學習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時候更需要新學校的輔導人員及老師耐心的輔導。
想念山上的朋友
來自高雄縣桃源國中的兩位江姓布農族學生,兩人同為二年級而且具有親叔姪關係,因為88水災家園遭到沖毀,所以依親就學轉到台南市大成國中就讀,除了學雜費、午餐等費用由政府支付,包括制服、教科書等由校方協助,學校也另外安排輔導老師、並且安排兩位學生參加課後補救教學。
負責輔導兩個災區學生的輔導老師紀南施表示,因為這兩個孩子來自原鄉,到了新環境後還需要適應,所以剛開始看起來比較羞澀。
紀南施說,自己剛好在其中一位學生的班上任教,最近的課程剛好與「朋友」有關,這位學生在課堂上就曾表示很想念以前在山上的朋友,根據她的觀察,兩位災區學生來到都市後,不管是同儕相處或是環境適應都已逐漸步上軌道。
學習環境須適應
擔任其中一位災區學生的導師周慧華表示,由於城鄉差距的關係,災區學生來到都市後,在學習進度以及成就上來說,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周慧華說,可能過去在原鄉學校,因為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容易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來到都市後,教學步調較快,老師的要求以及訂定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所以還需要時間適應。周慧華舉例,災區學生剛來班上時,家庭聯絡簿上常會出現錯字,她就要求學生查字典把錯字改過,讓他慢慢適應新學校以及老師的要求。由於校方有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所以也安排兩位學生進行課後輔導。
「雖然歷經了風災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但是這兩個學生還是很認真,而且還是保持笑容。」紀南施說,目前輔導室還在持續觀察,希望協助這兩位從災區轉學過來的學生,能夠在新學校順利完成學業。
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祕書長達努巴克表示,在災難過後,災民容易有分離焦慮的情況發生,對於學生而言更是如此。
達努巴克說,雖然在原鄉,不論是依親就學或是依親工作都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畢竟災後的依親就學是突發性的,所以校方更要針對學生的狀況,進行學業或是生活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