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復甦面面觀

2009/10/19

近一、兩個月有關世界各國經濟復甦的新聞不時出現。如果世界經濟能擺脫危機,誠然是一大福音。回顧去年金融海嘯爆發時期的評論,多數認為這波危機會持續多年,有1930年代大蕭條的前車之鑑,很少人敢過分樂觀。1930年代的大蕭條,在美國整整延續了10年之久,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拜戰爭的巨大需求解決消費不足問題之賜,才得以克服。這次金融海嘯的嚴重程度是1930年代以來所僅見,評論家不敢掉以輕心。考慮到這些因素,對於最近紛紛傳來經濟復甦的「好消息」,人們自然會問:「真的嗎?」

「好消息」包括:許多國家的季度GDP增長率止跌回升,尤其是亞洲國家以及南美洲的幾個大國;股市的指數不斷攀升,紐約的道瓊指數上週還飆破一萬點;一些國際重大企業財務報表紛紛傳來盈利的消息,包括部分指標性的金融機構。當然,也不是全都是樂觀的消息。例如,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美國已經衝破10%的敏感線;歐美的消費能力並未回升,從而國際貿易一直低迷,連帶使出口導向的國家經濟復甦蒙上陰影。

在這正負互見的複雜局勢又增加了幾個弔詭事件,使世界經濟復甦的展望更加撲朔迷離。首先是貿易的爭議。美國指控中國的一些商品傾銷,不僅控訴到WTO,而且片面提高關稅。此舉引起中國政府的抗議與報復。雖然目前雙方都不想擴大爭議,但是貿易摩擦不會很快消除,它會不會成為脆弱國際經濟新關係下的不定時炸彈,值得注意。

其次是美元的問題。美國長期濫印鈔票,特別在金融海嘯期間變本加厲,使得美國國債不斷頂破天花板。濫印鈔票必然導致美元的貶值,很弔詭地,一些外匯美元存底豐厚的國家出於擔心手中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而成為維護美元價值的熱心擁護者,但是,內心裡頭,這些國家對美國的美元政策都有強烈的不滿,並積極探討外匯儲備的替代品。近幾個月以來,俄國與中國都建議以IMF的特別提款權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同時強烈要求改變IMF的投票權比例以及主管階層的人事分配,是這種不滿意下的一個新思路。另外,區域國際貨幣的開始流行,國際貿易不再以美元結算,也會動搖美元的鞏固地位,連帶也就會影響國際經濟的復甦。最後,自由貿易區的加速簽訂,也可能促進國際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同時強化貧富的差距。

在大量「好消息」傳來之際,卻有這許多弔詭的暗流。我們只能說,金融海嘯之後,世界的經濟體制真的不一樣了。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