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新主流 外銀搶攻晶片金融卡

2009/10/26

* 2009-10-26 * 工商時報 * 【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內信用卡市場陷入惡性循環,發卡銀行度小月、卡友不滿情緒高漲,市場上醞釀一股氣氛,有意讓晶片金融卡加速推升為主流支付工具,為消費金融市場注入新的生機。

 晶片金融卡與國外的Debit卡相似,在台灣,加了本地特有的晶片技術,且從各家銀行現有的ATM提款卡加以延伸,金資中心已建立完整的客戶信用資料,信用卡的消費刷卡,只是把功能再擴增而已。據官方估算,目前國內約有3,700萬張晶片金融卡,持卡人數在1.7千萬名左右,每人平均持卡 1-2張。

 雖然晶片金融卡的個人信用明確,過去3年來,VISA等國際卡組織亦陸續引進台灣,仍未受到消費者廣泛使用,據悉,是受制於簽約商店數目偏少的影響。

 信用卡在台灣的命運多舛,今年來的循環利率上限爭議,讓各家發卡銀行大幅縮減優惠條件,而花旗僑銀整合完成、友邦信用卡出售遠銀等重組動作,均影響到信用卡市場的發展,導致國內信用卡發卡數,8月底已縮減至3,153萬張,簽帳金額1至8月為8,754餘億元。主計處統計,流通卡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0.2%,循環信用餘額亦減少18.2%,預借現金更是衰退61.9%,各家銀行要靠信用卡吃飯是愈來愈難了。

 收單業者認為,這些數據跌破信用卡市場應有的經濟效益,不可能維持獲利,已反映在各銀行縮減卡友優惠上,在市場規模復原無望下,相對成熟的塑膠貨幣產業生態,包括發卡銀行、收單行、特約商店、金資中心等,近月來持續協調,逐步建立共識,認為全套產業轉往晶片金融卡是最為可行的方向。

 業者指出,3,700萬張晶片金融卡搭配1.7千萬的持卡人數,是一個很漂亮的規模,有利於支付系統軟體開發等,還能把紅利積點、現金回饋等信用卡市場慣例,再加值運用。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