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摸象

2007/07/09

再過兩個月,翁岳生院長將自司法院任滿卸職,不過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近日則在演講中嚴厲批評八年來的司法改革毫無成效,並且指責司法院領導者的學養、見識、胸襟及領導風格,處處顯露出應對無方的窘態。這些批評雖不中聽,但與蘇建和的辯護律師痛罵:「司法改革改個屁!」相較,其實還算馬馬虎虎,只是從城副院長的口中說出,難免有些難堪與尷尬。

這八年來的司法改革到底有沒有成效?除了法官、檢察官、律師和法律學者之間的爭辯,多數民眾受限於法律專業知識的障礙,並沒有太明顯的感受,一時之間恐怕也很難做出完整的評價。

從審判工作的角度來看,一言以蔽之,翁院長主導的司法改革就是打破數十年來糾問式的司法審判實務,確立法院的中立性格,加重檢察官的舉證責任,落實無罪推定原則,明確區分審、檢、辯在訴訟結構中的三角關係。無論如何,這個方向應該是符合近代法治主義的功能區分,只可惜後續相關的訴訟法制在立院遲遲無法通過,以致於法院耗費大量人力、時間與精神所得到的審判結果,還得在上級審依樣畫葫蘆,重新比劃一番。一粒肉粽炊三次,原味盡失!司法資源錯誤配置,使得司法院所謂「把重心放在一審」的政策,最後卻成了榨取基層法官勞力的藉口。

相關的訴訟法制未獲通過的原因多端,有朝野惡鬥的意氣之爭、有法官群體的官僚思維、也有既得利益的遊說抗拒。不可否認的,司法界仍然將「審級陞遷」、「行政兼職」等視為個人司法前途的重要指標,因此對於審判系統金字塔化的瘦身理想,必然會面臨強大的阻撓。無奈翁院長淡泊恬靜的學者性格,對個人聲望、羽毛的愛惜,遠甚於對公共政策、人事的堅持,這也是司法改革虎頭蛇尾的重要因素。

至於城副院長指稱「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是配合前總統李登輝的要求,由上而下,不合民主原則等語,恐怕不符事實。當年就是因為「民間司改會」等社運團體堅持籌備委員必須「民間過半」,否則將要全面杯葛退出,最後施啟揚院長還因此下台,不是嗎?只是時空變遷,當年堅持「民間過半」的教授、律師和社運團體等,對於現在的司改困境不願意買單認帳,如此而已,這跟民不民主真的沒什麼關係。

城副院長的批評提醒社會認真檢視司法改革的利弊得失,不必在乎是基於什麼動機,因為社會對司法首長之間的心結或恩怨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尤其是跟阿扁總統和呂副總統「吃人夠夠,不堪其擾」「短視近利,可笑至極」的對罵相比,這對司法首長也算是相敬如「冰」的天作之合!

司法問題所涉議題複雜,層次多元,別說是局外人霧裡看花,即使是法界俊彥,亦是言人人殊,各有所本。對於司法改革的評價,正如瞎子摸象一般,各異其趣。終審法院認為幾近革命,倫理蕩然;基層法官則認小有進展,猶待突破;城副院長直斥一事無成,方向錯誤。正因為各界都無法盡窺全豹,一旦拼湊起來,才赫然發現大象身軀之龐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