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 2012年課燃料稅

2009/12/12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09.12.12 02:46 am

金融海嘯已重創海運業者,但業者更煩惱的是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因為這次會議很可能決議,對海運業者課徵燃料稅。

著眼於此,海運業者連忙祭出應變措施,包括製造大型風箏幫助航行,或在船身塗上動力學塗料,也有人索性放慢行駛速度。

齊聚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各國領袖希望,海運業者會因為燃料稅的開徵,而設法減碳,像是縮短航運路程或使用替代能源。燃料稅可望於2012年開徵,預計每年可徵得100億美元,由倫敦的國際海事組織(IMO)負責。

科學家預估,占全球八成貿易活動的海運,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占總數的3%至5%。由於1992年京都議定書要求減碳的對象多為陸地上的產業,因此海運和航空業者都不在此限。

但隨海運業碳排放量議題愈來愈受矚目,徵稅儼然勢在必行。歐盟官員表示,如果有國家不同意對海運業者課徵燃料稅,歐盟就會對停泊在歐盟國家港口的船隻徵稅。

目前有哥本哈根會議上有八大議題留待決議,包含燃料稅和總量管制與交易(cap-and-trade)。

產業主管說,現在最受海運業者歡迎的是丹麥業者的提議:利用燃料稅的稅收交易碳排放量,也就是向達成減碳目標的企業買下排碳量的配額,這很可能在下周的哥本哈根會議中被列入新的氣候公約。

這當中爭議最大的是奈及利亞和賴比瑞亞的提議,兩國建議把每年徵稅所得的100億美元,用來援助開發中國家的減碳開支。

但開徵燃料稅預料將遭逢不少挫折,因為很多船隻都在賴比瑞亞到巴拿馬一帶的港口註冊,而且販賣船用燃料的業者不但規模很小,而且多處於三不管地帶,不受法規約束,這也是需要由國際海事組織負責徵稅的主因。

即使沒有燃料稅,各大海運業者也已未雨綢繆,期能節省燃料並改善形象。全球貨櫃航運業龍頭麥司克(Maersk)就計劃,2017年以前將每艘貨櫃的排碳量減少20%;日本郵船(NYK)也說要在2030年前減碳70%,並於2050年前開發出一艘零排碳量的船,用太陽能、風力和燃料電池作為替代能源。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