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世代正義 環境債怎能留子孫

2009/12/14

【聯合報╱本報薛荷玉 哥本哈根直擊】

哥本哈根會議在第一周的準備周,已浮現富國、窮國之間相互懷疑、指責,指對方陣營應負更大的減碳義務。開發中國家甚至搬出歷史,指目前大氣中居高不下的碳濃度,是歐美等先進國家自工業革命起即不斷排放所致;此時正好讓大家思考何謂「世代間的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

哥本哈根會議本周將進入關鍵的會議,為這一代,也為下一代找出減碳標準。

在環境生態學上,我們要思考與辯論的,不只是各國在這個世代應負起的責任,當指責別國祖先傳下來的環境負債太過龐大時,要同時思考,該如何對我們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子孫交代?他們即將繼承的是怎樣的一個高碳濃度的大氣環境?

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只有二七五ppm(百萬分之二七五),目前的濃度則已接近三九○ppm,遠超過安全上限三五○ppm ,且還正以每年二ppm的速率上升。

如同二○○二年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世界高峰會,曾派出不同膚色、人種的孩子們發表宣言,要大人們負起責任,不要留給他們一個變色的地球。今年哥本哈根會議伊始,聯合國再推出了另一批可愛的孩子拍攝短片,對大人們疾呼。但是,這群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大人們、各國領袖,除了互相指責,又將做出什麼樣的決議?

聯合國氣候大會第十五屆會議主席康妮‧海德嘉(Connie Hedegaard)說,哥本哈根會議已經是最後的截止期了,擺在眼前的是兩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朝向永續的未來,另一條則是債留子孫,「難道這個決定就這麼難下嗎?」

糟糕的是,如果拖過了及時改變、回頭的時刻,下一代將面臨的是無可逆轉、無法力挽狂瀾的困境。

我們總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我們這一代沒有的,希望他們未來都能有。但如果此次哥本哈根再度錯過了決定人類命運的轉折點,對那些尚未出世的孩子們,這一代人還有何話可說?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