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屋工地 竟是文化遺址

2009/12/29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高雄縣報導】 2009.12.29 03:27 am

高雄縣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那瑪夏鄉永久屋的預定地附近底下,有新象寮文化遺址。 記者李恩慈/攝影目前正積極趕工的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那瑪夏永久屋預定地,其中規劃作為「滯洪池」和「汙水處理廠」的部分工地底下,竟是蔦松文化新象寮遺址,縣文化局昨天表示,將盡快再請專家探勘,慈濟基金會則強調:「不會影響災民入住日期」。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表示,根據調查,已知涵蓋新象寮遺址的地段分別是預定蓋「滯洪池」處約一公頃、「汙水處理廠」則有600平方公尺等兩處,實際範圍到底有多大還需進一步調查。

縣府曾找專家到場會勘,當時雙方同意開挖時要有考古專家在場,但日前施工單位卻先行開挖,專家到場時才發現文化遺址已被挖掉約三分之一,文化資產科長張月英說:「應是雙方認知有落差」,慈濟則表示不會影響工程進度。

張月英說明,由於新象寮遺址分布的文化層較薄,「汙水處理廠」施工時派遣專業人員到場「施工監看」,確實已看到不同土層出現,而涵蓋較大範圍的「滯洪池」則尚未動工,將盡快邀請專家再次探勘,商討能讓工程如期完成又能維護遺跡之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對於新象寮遺址被破壞感到痛心,他說幫助災民固然重要,但歷史遺跡更應被保存下來。

劉益昌1990年時就在杉林鄉月眉村杉林國中南側、新象寮聚落北側,發現到距今2000年至400年前屬於蔦松文化的新象寮遺址,高雄縣文化局也在1994年清查確認。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