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朱婉寧】 2009.11.26 03:37 am
台電核電廠基地穩置於岩盤上,防震系數高,安全無虞。 圖/台電提供 台灣因自然環境因素,一直是多風災及地震的地區,因此台電在建造核能電廠等公共設施時,特別注意預防地震及颱風等天然災害。台電表示,目前台灣的核電廠至少都設定零點三G、零點四G(重力加速度)的防震力,可以承受規模七點三及規模八的超級大地震。
以水庫為例,台灣的水庫都有防震設計,依據壩址所在區域,會先做水庫設計地震評析,再根據水庫庫容大小及壩高等決定防震標準。因水庫擁有龐大的水體,地震效應可能放大,一般大型水庫設計時還會再加大防震設計。
電廠也是如此。台電指出,台灣多地震,在核能電廠建造時,都會參考地形、地質,做到最高安全標準。現在核一、二、三廠,除了核一廠抗震力是零點三G外,核二及核三廠都是零點四G。零點三G可以抵抗規模七點三地震,零點四G更可抵抗到規模八地震;而且電廠都建立在岩盤上,即使地震時也穩如泰山。
以國際標準看,有些美國核能電廠抗震標準只有零點一G(如佛州Crystal River核電廠),台灣抗震水準比他們還高。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發現,台北盆地下方原長約廿多公里的「山腳斷層」,從關渡穿過大屯火山直達金山外海,長度超過五十公里,屬於活動斷層,距離核一廠僅七公里,距離核二廠只有八公里。另外,地調所也發現,核三廠附近的恆春斷層,最近已改列為活動斷層。
中央地質調查所長林朝宗表示,即使在活動地震帶附近,但其預估地震強度,與當初蓋核電廠時預估的強度相同,而且核一、二、三廠都經歷過六、七級的地震考驗,證明真的「下盤堅固」。
台電舉例,九十五年恆春外海發生兩起芮氏規模七的大地震,造成核三廠最大地表加速度達零點一六五G(為現有三座運轉中核電廠有史以來量測到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但仍小於耐震設計零點四G。台電強調,核電廠設計的抗震強度,絕對足夠應付台灣可能發生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