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邱佩青
202兵工廠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中研院對「國家生技園區」的計劃一再說明、修正,訴諸環評;之前虎視眈眈的鴻海,據說已經退兵,台北市政府也據說暫時壓住為鴻海量身訂作的「變更202兵工廠用地為特定專用區主要計劃案」(參考「當國防部打開202兵工廠大門…」)。不過,若將以上事情當作守護綠地的「戰果」,恐怕言之過早,目前唯一可以稱之為「戰果」的,大概是這塊過去禁地的神祕面紗逐漸被揭開,讓人漸漸可以窺看到裡面的吉光片羽、將它拼湊起來。
國家生技園區環評的爭論點
我們先來看一看「國家生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環評的進展;下圖是位於202兵工廠區(以下簡稱廠區)東北角25.2公頃的園區圖,先做一點說明:
「國家生技園區」工程區位分析圖(製圖:孫窮理)。
圖中土黃色的區塊(C),是原本有建築物的區塊,淺藍色的(A)區是水面,中研院說,不打算填掉;深綠色的(B)區,是草皮,(A)和(B)是中研院原計畫中,預計興建「產業專區」和「研究專區」的地方;至於粉紅色的(D)區,則是依法不能開發的山坡地。
兩塊水面,是「三重埔埤」的遺址,在地表上,有看得到的溝渠相通,根據在5月11日曾經受邀前往勘察的營建署溼地小組成員、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林子凌表示,環繞在兩個水面之間的草皮下面,也有一個水系,「草皮」長不出樹來就是一個證據,因為下面有水,樹的根碰到水會爛掉;這片草地只要人站上去,就會陷下去,踏上幾步就變得泥濘不堪,林子凌認為,這也符合「溼地」的定義,而如果中研院在這裡興建建築物,它的地下室將飽受滲水之苦。
5月12日,當張曉風和記者進入廠區現勘的時候,中研院稱,西邊那個不在園區範圍裡的水面為「三重埔埤」,而將東邊那個在園區裡面、池底已經水泥化的水面,稱之為「滯洪池」,這種命名,是為了造成「園區範圍沒有溼地」的印象,但是,這兩塊水面真的有那麼大的差距嗎?我們看看下面這一張圖:
本圖依據1898-1904年的「台灣堡圖」比對繪(製圖:孫窮理)。
我們可以看到,現存的水系,都是過去三重埔埤的殘餘,不管地表、地下都是。5月17日,立法委員與記者再度進入廠區勘察時,軍方人員表示,兩個水面之間,原本也有地表的水系,不過因為廠區內陸續施工,將廢土填入,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而當颱風大水淹來,這個百多年前的三重埔埤,因為地勢的關係,會恢復過去的範圍,龐大的蓄水量將發揮「滯洪」的功能。
另一個爭議點,是5月10日馬英九前往現勘時,所說的「6月1日還是要動工」的地方,是指廠區北面、預計將園區內廠房移過去那塊地的整地工程(F)。整地的錢是中研院出的,林子凌批評,在環評都還沒有開始、還不知道園區可不可以做的時候,就開始整地,這是浪費公帑的行為;綠黨召集人潘翰聲批評,在環評未過之前,這個「動工」就是實質開發行為,已經涉及違法。
中研院說「園區內沒有天然的溼地」,溼地是天然或人工,本來就不是爭議的重點,而園區內存在溼地的事實,也甚為明確。至於中研院另一個說法:「園區只用到25.2公頃中的9.6公頃」,林子凌也批判,在9.6公頃之外,根本都是依法不能開發的山坡地,並不是中研院為了保護生態而不去開發;這種說法,只是混淆視聽。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環境開發爭議中常見的交鋒和對話。
不過,事情到了202廠,變得有一點不一樣,就好像它能掀起那麼大的波瀾這一點一樣,讓人費解。
202廠「三千寵愛在一身」?
面對「開工爭議」,5月14日,行政院長吳敦義宣佈「在完成環評前先行停工」,而中研院也表示,將會把這一塊不在園區範圍內的地,納入環評範圍。至於「溼地之爭」,5月16日,中研院也透過院長資深特助、生技育成中心執行長梁啟銘表示,因為「距離202廠火藥庫遷移後興建的防爆牆距離太過接近」,所以不打算在這塊被環保團體認為是「溼地」的草地上蓋房子了。
如果我們對照中科三期環評被判決撤銷,環保署、國科會還是拒絕停工;中科四期不管怎麼樣,都還是要剷平相思寮;苗栗縣政府開發「後龍科技園區」的霸氣騰騰,府院高層和中研院這幾天的反應之快、姿態之低,難怪會有要張曉風「向南跪」的呼聲跑出來。國光石化要把濁水溪口4,000公頃,差不多20幾個202廠區面積的溼地填掉,而202廠區裡面被參訪的記者私下形容為「兩個比釣蝦場大不了多少的破池子」,竟能鬧得個舉國翻騰,而中研院的姿態之低,已經超出了常人所能想像,這到底是怎樣?
5月16日,在藝文界「夢想202」的記者會上,許博允說,202廠的問題,已不只是環保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國土規劃的問題」,同一天,經濟日報社論「四層次評估202兵工廠土地的運用」批判中研院的計劃,也指出「環評委員並沒有權責也沒有足夠的資訊去思考第三個層次的問題,即我們有沒有替代方案比這項計畫更符合國家整體的利益」;也就是說202廠的開發,有著「超環保」的問題。
事實上,每一個環境議題,都有其「超環保」的面向,國光石化、科學園區的背後,是我們要發展什麼工業、要什麼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而許多假借「經濟發展」為名的開發背後,往往是龐大的土地與砂石利益;但是這種面向,往往被人以「經濟與環保的衝突」這種假問題給輕輕帶過,忽略不顧。
我們審視一下在202廠的「環境」爭論:園區所屬的「火工區」,連廠內官兵的進出都受到管制,所以形成的這個生態系統,就算是依照環保團體和藝文界所主張的,將這裡保留為「全市性公園」,在大量的人潮湧入後,現存的生態還是會遭到嚴重的破壞。202廠爭議,與其說是在「環保」的面向,不如說是都市整體空間規劃問題,而「空間規劃」問題的背後,則是經濟發展與資源分配,而由於202廠背後利益之巨大,成為財團與政治人物角力的「必爭之地」,才因此讓事件的發展以如此的方式爆發出來。
202廠爭議,當然不是「環境與經濟之爭」,也不只是一個環境的議題,它更是一場「資源分配」與「經濟發展」的辯論。
事情沒那麼容易結束
再談到經濟日報這篇社論,以「台灣的發展和就業機會已過度集中在北部」為由,要求中研院另行覓地之餘,對於另一個虎視眈眈要取這塊地的鴻海,在最後一段,這樣說:
至於這塊稀有土地交由民間開發是否圖利財團的問題,我們覺得政府最好避嫌。這種大面積開發只有大財團有能力承接,因此即使是公開標售,也和二次金改一樣難逃圖利財團的指責;更何況若是私下交給特定財團,那就是跳到淡水河也洗不清人民的懷疑。
這段文字實在讓人摸不清頭腦,「私相授受」會被懷疑、「公開標售」也會被指責,那政府要如何「避嫌」呢?結論應該很簡單吧,不然不要釋出,202廠原封不動,不然就依照馬英九先前所宣示的「設立全市性公園」,這麼簡單的結論,在這篇論述嚴謹的社論結尾居然寫不出來,就讓人不知道它在暗示些什麼了。
我們來看看台北市政府的「變更202兵工廠用地為特定專用區主要計劃案」的內容,是「生態環保科技園區」,將來它要採取的方式,是「租」而不是「賣」,而且根據市政府都發局的說法,將來要以「公開招商」的方式進行,不會「私相授受」(參見:「公有土地免錢租郭台銘 炒作?環團:202兵工廠釋出設公園」);也就是說,市府早就已經為經濟日報這篇社論找到了答案。說到這裡,也不免讓人聯想起經濟日報所屬的聯合報系,在4月12日,率先進入廠區,大作中研院要剷平廠區自然、人文美景的新聞;在5月5日刊登張曉風「報告總統 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一文,接著將202廠的爭議推向高峰。
無論這一場爭議是不是如「陰謀論者」懷疑,是由「高層」和「媒體」所共同製造出來的,民間的看法,似乎已經朝向一定的共識發展,張曉風與藝文界在5月16日將運動推向「爭取台北的中央公園」。「公園」到底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有多大幫助,可能不如它是一個「公有」、「公用」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個巨大公共資產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202廠爭議還在浪頭上的這段時間,在媒體上這個事件都還是一場迷糊仗,而我們可以預見,不用多久時間,這個浪頭馬上就要過去;中研院謀地甚急,放低姿態,務求拿到地再說;我們再用「小人之腹」,來猜度一下,鴻海與市政府有沒有可能是先興風作浪驅敵、再退守靜觀其變,等到浪頭一過,重新進軍?這些猜測,都只有在這片土地最終淪陷,或者最終成為市民的共有財產的那一天,才會止息。
回應
Re: 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
借收到台灣好生活最新環保生態網摘了~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520/1964
雞婆校對:
第一張圖裡頭,還有該圖底下第三段講到的「制洪池」,應該是「滯洪池」喔,是以滯留來發揮調節水量作用的。
Re: 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
關魚:是我寫錯了,已經修正了,多謝。
Re: 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
1.張曉風女士至中研院規劃的國家生技園區實地勘查,為何三重埔埤的濕地不見了?
2.原因是軍方在新庄子埤與三重埔埤,都有設立水閘門,所以颱風將至前,會預先把水抽走,所以應該是數週前就把水抽乾了,所以湖泊面積縮小,只剩下綠草.
3.在202廠後門(研究院路二段),台北市政府水利處於95年中,於湖泊邊新建完成"勤力抽水站",為此還拆了202廠的兵舍,最後還建了一棟新的兵舍給202廠,還造成市議員的質詢?(勤力抽水站就在C區域,的最右邊)
4.當時台北市長已成了今日的總統,只要數週前就把水抽乾了,就會見不到濕地,所以總統真的不知情?!
5.桃園航空城已經邀約中研院前往,可是翁院長表示:....生技園區....許多核心設施還是要仰賴中研院內,所以不能離太遠.....。聽說中研院的天文所與數學所,並不在院區內,而是在台灣大學,翁院長不知如何自圓其說?
6.其實中研院只是馬前卒,翁院長扮演黑臉,只要中研院一進入,就給全案有了合理化的藉口,這一招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財團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開發了.
Re: 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
豬巴結翁..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20100277.html
二○○二年美國《時代雜誌》所選出的年度三位風雲人物,分別為恩龍公司副總裁華金斯、美國聯邦調查局律師羅莉、世界通訊公司稽核員庫伯。他們均勇於揭發組織內部疏失與不法,在出現警訊時,無懼於壓力,立即揭發弊端(whistle-blowing)
Re: 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
無論這一場爭議是不是如「陰謀論者」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