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改革需要都市的政治力量支持,才有可能成功。」成大台文系的鍾秀梅在一場談《WTO與台灣農業》的小型講座中,剖析世界貿易組織和資本主義所建立的全球體系對全球農業、農民所造成的衝擊。
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Cancun)的WTO會議,一名韓國弱農李京海為了表示抗議,當場以一把小刀刺進心臟,象徵WTO將成為殘殺全世界小農的一把利刃;巴西長達十年的「無地農民運動」中,農民要求從地主手中要回土地權以及作物權,讓農民自己決定種什麼、種多少,儼然是一場「食物主權」的戰爭,因為「有能力靠土地養活自己,是一種尊嚴的宣示」;由墨西哥土生印第安人所發起的Zapatista解放運動,其宗旨之一就是反對從美國大量傾銷的廉價農產品。
這些國際上的抗爭運動都是對於全球化的反動,全世界人類賴以維生的食物,逐漸被跨國公司操控了分配權,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市場機制吞噬了農業,讓農民逐漸形成危機意識。
反觀台灣的情況,與會的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黃瑞萌指出,在1950年代,農業所佔台灣的總生產力高達七成,但根據去年的調查,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低於2%。
近年來,WTO對台灣農業的衝擊更加明顯的:從菸農的消逝、休耕危機、小農社會解體。三高走向(高成本、高環境傷害、高獲利)的經濟政策正逐漸將台灣的農業逼入絕境,農村面對一籮筐問題,該何以為繼?
鍾秀梅認為,關於農業或環境問題的思考,不應該去政治化,因為政治力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以她自己在澳洲的經驗來說,在澳洲國會當中,綠黨雖然可能只有一個席次,他說的話對於人民的思考方向是很有影響力的,選民可以透過政治的參與來影響政府的環境政策。
反觀台灣的綠黨奮鬥了十年,卻還是無法在立院中爭取到席次,秀梅發出了喟嘆:「人民和工人無法對話,工人和知識份子之間又有妒恨情結。」以致於台灣的草根無法發揮團結的力量。
與會的綠黨中執委溫炳原表示,草根力量的培養可以從自身做起,諸如拒吃麥當勞、或是支持公平貿易。例如綠黨前陣子就幫屏東枋山的農民促銷愛文芒果,以到各公司行號切芒果請大家試吃的方式,締造了250萬的佳績,是綠黨近來推行「綠色生意」的亮麗成果。
綠色陣線協會最近將舉辦一系列講座,一方面為了九月在印度的永續農業與種子保存工作坊做準備,也開放關心環境問題的民眾前往參與討論。
延伸閱讀:
何榮幸:《休耕蟲蟲危機》系列調查報導
綠色陣線協會:葡萄藤書屋
屏東環境保護聯盟:枋山芒果部落格
回應
Re: 台灣農業已近黃昏?改革需要草根凝聚
Re: 台灣農業已近黃昏?改革需要草根凝聚
Re: 台灣農業已近黃昏?改革需要草根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