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3
【聯合報╱沈政男/醫(台中市)】 2010.05.23 03:05 am
富士康「十連跳」的當事人幾乎都是廿出頭、剛到富士康幾個月的年輕勞工,孤身陷入一個冰冷龐大的機械工廠,生活被化約成「上班、下班、睡覺」的循環,社交互動與人際網絡極度貧乏,而自殺潮的出現,正應驗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在《自殺論》裡對自殺成因的探討。每個人都應是社會大網的一個小繩結,相互連繫扶持,而不只是生產線上孤伶伶的小螺絲釘,富士康應增進員工在勞動外的社交網絡,讓整個工廠變成一個人性團體,而不只是生產大軍。
如果十連跳發生在台灣,社會輿論、勞工團體、主管機關會有何強烈反應?大陸勞工是我們同胞,富士康在國際媒體裡更掛上台灣之名,管理階層不能以低標勞動條件自滿,應用新時代文明規格善待勞工。
【2010/05/23 聯合報】@ http://udn.com/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