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關注的最低工資條例草案,立法會明日恢復二讀,若獲議員支持及通過二讀,便進入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並進行三讀。法案委員會自去年中開始審議最低工資條例草案,至今已召開了30 次會議,較一般草案多出10 次以上。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日前表示,政府將動議多項修正案,包括最少每兩年檢討一次最低工資水平;對一些薪酬較高僱員,僱主可豁免保留工作時數紀錄;又會擴大實習學員豁免範圍;以及容許現職殘疾僱員選擇接受生產能力評估,或繼續接受原本合約薪酬水平。
最低工資條例草案涉及萬千打工仔和商界老闆利益,立法會內外勢力早已展開角力,多個工會計劃在審議討論的馬拉松會議期間,於立法會外集會示威。關注最低工資團體昨日更發表了調查報告,指百多間超市及便利店整體平均時薪少於24 元,最低的僅22元,要求將最低工資水平定在時薪33 元。有關超市對此作出回應,指現時工資已具競爭力,公司亦為員工提供其他福利,包括醫療福利和員工培訓。
有關最低工資,社會討論了十多年,今天是到了必須立法的階段,但是,社會爭拗仍然十分激烈,勞資雙方的「叫價」都很高,是談判鬥爭的策略,還是堅定不移的底線?而且,今年初勞資雙方就最低時薪的釐訂曾一度拉近距離,為何如今差距又拉大了呢?
社會上的爭拗必然反映到立法會上來,因此,最低工資要通過立法,首先勞資雙方都要採取理智的態度,雙方不妨位置互換,多為對方的立場着想。
首先,資方必須從僱員的角度考慮。從連鎖式集團、超市和便利店的調查顯示,時薪平均少於24 元,這樣的收入養活僱員本人也不易,更遑論養家,令到打工仔失去了起碼的尊嚴,這樣的低薪是不能長期容忍的。
同時,勞方也有必要從資方的角度考慮,時薪再高任何打工仔都不會嫌多,但若時薪太高經營成本必然增高,難免隱藏裁員危機。若因時薪訂得太高而引發大裁員,則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後果。學者早前曾作調查,八成市民支持最低工資立法,同樣有四成人擔心會因此而被裁員。這表明要求提高時薪和避免裁員,同樣是多數打工仔都關注的問題。
在釐定最低工資時,必須多聽專家學者意見。勞資各自提出的最低工資標準,多是從己方立場考慮,距必然大,而專家學者則能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並會有一定依據, 所提方案應較中肯。所以,政府必須從勞資和專家三方面收集意見,以利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此外,政府提出將來會每兩年檢討一次最低工資的水平,從而作出必要的修訂。我們認為,兩年一次的檢討時間可能太長,特別是新例實施初期,不明因素隨時顯現,變數也會較大,所以檢討時間不應太長,宜每年一次,以便及時檢討最低工資標準是否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以及可以反映物價和經濟環境的變化。
我們站在廣大市民的立場,希望最低工資可以順利通過立法,這是香港勞工史的重要一頁,期盼本港第一次制定的最低工資條例,能夠保障打工仔的尊嚴,能夠讓勞資雙方都可接受,而且符合本港經濟發展的規律。每位立法會議員肩負重任,你們行使的權力將體現港人的利益,體現香港整體的利益,市民給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