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栗大埔事件看台灣的政治懶惰症

2010/07/24
學生

「政治」二字在台灣,有一種很奇妙的性質,它一方面常常被想像為藍綠惡鬥的象徵;另一方面,這種二元(兩黨)政治,又是許多人基本的政治觀。也就是說,我們也許不滿意藍綠整天吵不出個所以然的政治生態,卻藉由標識自己與他人的顏色來理解政治。在我看來,這是患了政治懶惰症,更是一種假政治!

苗栗大埔土地徵收案在717夜宿凱道遊行之際,算是獲得主流媒體比較多的曝光、同時也將整起事件拉抬到一個「政治事件」的層次。我們可以看到吳魁、劉政鴻最近「動作頻頻」。姑且不論主流媒體對事件報導的客觀性問題,以及「政治事件」對農地徵收是否有正面(或負面)影響。我所看到的是,隨著大埔案逐漸地議題化、被各方注意,藍綠二元的政治態度又像緊箍咒一樣,將這個重要的農業、環保、制度暴力議題給單調化,進而再度變成藍綠、選舉、政治動員等「政治問題」。

一如往常,我們可以在媒體報導中,看到大埔議題漸漸有政治二元的分殊趨向。例如中廣新聞一篇報導標題「大埔事件燒到中央 藍委疑:背後有人操作」即是一例,另外,藍綠電視媒體不成比例的報導、不報導大埔事件,看得出這個議題被某群人過度使用、被另外一群人嚴重忽視。我相信媒體這種不平衡的「關心程度」,絕對跟背後的政治信仰有直接的關係。

到底什麼叫政治?政治只是藍綠這兩種單調的「顏色政治」嗎?在717那一晚,在場有一些我認識的人。這些人當中,有些是長期關心土地問題的學者,他們在意的是與土地、環境、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人群,政黨輪替與否並不會削減絲毫對土地的關心;有些是自動自發的學生,他們不是因為學校作業壓力,而是因為議題對他們內心產生了震撼,使他們選擇走上街頭與農民站在一起;另外,有更多人根本不需刻意給一個「名份」,他們就是關心整起事件、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聲音。

因此,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被扣上政治操作這頂帽子?況且大埔事件在一開始,偏綠媒體正在ECFA議題戰得如火如荼,根本無暇理會大埔這「二、三級戰線」;並且,717當晚,上台控訴政府的團體、學者、以及他們的發言內容,完全沒有讓我感覺這是「民進黨的場子」。再進一步探問,即便真有政治動員,那大埔事件所引發的浮濫徵收土地問題就不存在了?這彷彿是在說:因為我不認同泛綠,所以與泛綠牽扯在一起、與泛綠有較高親近性的議題也應該連帶不認同、不關心。這是甚麼奇怪的邏輯?支持藍或綠是個人自由,但萬萬不能一併取消議題本身的討論空間,這是政治盲從的行為。

很多人認為,台灣藍綠政治的現象存在已久,幹麻需要那麼大驚小怪?但也就是因為這個現象已經變成大家習慣的生活模式,導致我們更加仰賴這種速成、速效、方便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便進一步將藍綠二選一看作參與政治、關心政治的主要行動依據,於是,政治就這樣被「去政治」了!

當大埔議題被兩種顏色綁架,它恰恰是什麼顏色都看不到。我們看不到台灣浮濫徵收土地的程度與它國比較簡直是笑話、我們看不到所謂「依法執行」背後其實是一種程序暴力、我們看不到剛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開啟了往後滅農的方便之門、我們看不到發展主義歷史性地在台灣土地鑿出一道道痕跡、我們更看不到這些土地徵收的冰山一角,也許正在破壞我們與環境之間共生共存的默契。這些問題會一直被短視的政治視野架空,使我們缺乏就事論事的能力,最後,對各種議題索性就懶惰地貼上藍綠標籤就好了!

回應

把這篇收到台灣好生活報的特別推薦網摘囉: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726/2288

人民生氣了!!台灣的政治客們,不要再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人民才是最大的!!!台灣人民都醒過來吧!!為不公不義之事發聲!!不再有受害者!!

或許該說政客們擅自的將保護這塊環境的訴求,各自選擇有利的條件拉攏,綠化或藍化!

但是真正的訴求,不能在綠化或藍化中被消滅。社會公平正義,環境永續利用保護,才是真正的議題,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有人可以真正認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