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0/08/04
資料來源: 

【第九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 2010/8/20-23 高雄縣內門鄉及鄰近農家


看見,在地知識

活動緣起與本屆主題

「在地知識」是人們因生活在不同的土地上,因應地形氣候的獨特性而發展出來最適合、也最自在生活方式,那是一種親密的依存和互動下逐漸累積出來的生活智慧。

而要如何將這些深埋於人們記憶與身體實踐中的知識庫重新找出來,並提醒世人它在動盪環境下的重要性,做為重新向農村學習的我們,需要的便是謙卑地以「在地人」的眼光,來理解當地人的文化及符號系統,認識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是如何透過這些符號系統,建立出一套符合他們世界觀的身份認同。

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我們都在這片土地上獲得所需的資源,先人用歌舞、儀式、信仰、禁忌、傳統表達對萬物土地的感謝與尊重,那是一種敬畏萬物與土地倫理的互動過程,也是默會在每個人心裡的「地方知識」。在全球化與講究科學邏輯的思潮下,這些寶貴的「地方知識」越來越被稀釋化,農漁村、原民部落人口外流,傳承出現斷層;如何拉回我們對於故鄉的地方感?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以「立足農村‧務農村」做為辦校精神。自2001年開辦以來,即將「農村與農業」做為主要學程之一,並鼓勵進入農村工作的工作伙伴,與學員們共同「向農村學習‧農村學習」。在蹲點的過程中,如何重新挖掘、紀錄、重現「在地知識」一直是本校的重點經營內容,包括開辦《農村365行》進修課程,開啟走訪地方農家與各行各業的現地採訪。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水難摧殘著我們學區範圍內的許多村里,許多單一學區都面臨軟硬體上的流失與變動。旗美社大隨即投入於協助災後重建的社區工作,同時也不放棄思考在其間關於環境倫理、人與土地等地方知識的重新連結。

旗美社大將在本屆的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打破以往以學界為邀請對象的課程規劃,以「重現在地知識」為主題,邀集在地方上的生產工作者,以實作座談或親自體驗,透過生活化及輕快節奏的課程設計,讓參與朋友對於地方知識心神領會。目的在透過這個過程,能傳達人與環境之間的依存與倫理,並且對土地、對傳統智慧提供重新挖掘與肯定的機會,同時期待社會能對農村價值與地方知識有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指導單位】教育部、高雄縣政府

【主辦單位】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

【活動日期】99820日(五)至823日(一),共計四天三夜

【活動地點】主會場與住宿在內門鄉木柵教會

【住宿地點】內門鄉木柵教會(※自備環保碗筷、杯子、盥洗用具、個人藥品、雨具)

【活動人數】40人(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額滿即止)

【活動費用】u一般民眾1,500元(請於報到時現場繳交)

v大專院校以下學生1,000

w未全程參與者酌收800元(不含住宿,若需住宿,一晚400元)

      x旗美社大講師學員、旗美九鄉鎮居民一律免收報名費(不含住宿,若需

 住宿,一晚400元)

      【聯絡方式】07-66293786629625    

          【活動議程】

2010/8/20(星期五)
時間 內容
14:00-14:30 工作坊參加伙伴請攜帶行李至會場報到
14:30-15:00 【開幕交流工作坊】相片中你我的在地知識分享

主持人:涂裕苓(土豆)暨全體工作伙伴

15:00-15:30 【工作坊緣起】旗美社大與「農村365行課程」

分享人:林怡伶(小妹)/旗美社大美濃區域經營負責人

15:30-15:40 午茶休憩交流
15:40-17:40 【案例分享(1)】取材天地的容身之道

主持人:王敏州/成大建築系博士候選人

分享人:許春田/「與可竹藝」負責人

分享人:林仁政/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邀請中)

與談人:劉國滄/「打開聯合工作室」負責人

17:40-18:00 入房分配/CHECK IN/介紹環境/放行李
18:00-19:00 晚餐
19:00-20:30 【在地知識紀錄片欣賞與映後座談】

主持人:劉逸姿/旗美社大專員

分享人:郭志榮/公視「我們的島」記者

20:30- 夜晚自由行,感受農村難得的喧囂與靜謐
8/21(星期六)
08:00-09:00 早餐
09:00-10:30 【概念專題(1)】食物與地方性

主持人:翁俊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約聘助理

分享人:陳淑華/《島嶼的餐桌》作者

與談人:洪馨蘭/清大人類所博士候選人,旗美社大研發專員

10:30-10:40 地方茶點交流
10:40-12:00 【案例分享(2)】手作工藝裡的智慧

主持人:宋金山/旗美社大專員

分享人:張永旺/竹編講師,師承國家工藝薪傳獎盧靜枝女士

分享人:黃亦青(馬樂)/茂林石破天驚板岩工作室負責人

      與談人:王文雄/南台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數位內容與動畫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12:00-13:00 午餐
13:00-14:50 【案例分享(3)】發現農村的五感體驗-農村記錄的價值與行前報告

主持人:周家慧/旗美社大農村社區專案負責人

分享人:施宜伶/前「象集團」設計師,建築師高考及格

14:50 【農家體驗】出發!

五感體驗,用心在農家生活一日,以畫、相片、文字記錄。

8/22(星期日)
凌晨五點半或更早~12:00 還是在農家生活
12:00-13:30 回到主會場,午餐
13:30-15:30 SHOW TIME!】甲仙傳統燒灰鹼粽DIY

主持人:劉駿達/旗美社大專員

分享人:甲仙愛鄉協進會

與談人:游永褔/資深甲仙文史工作者

15:30-16:50 SHOW TIME!】忽略的土地豐饒-生活野菜和植物使用

主持人:葉杏珍/微風市集顧問,農家小舖經理人

分享人:江文濶(濶伯)/甲仙農民

分享人:黃啟瑞/《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民族植物》作者

16:50-18:00 「屬於我們農家一日體驗」的準備時間
18:00-19:00 晚餐
19:00-21:00 SHOW TIME!】屬於我們農家一日體驗

主持人:涂裕苓(土豆)/旗美社大專員

分享人:所有參與此次工作坊的朋友,分組暢談所見所想

與談人:施宜伶/前「象集團」設計師,建築師高考及格

8/23(星期一)
08:00-09:00 早餐
09:00-11:00 【概念專題(2)】原住民族的環境倫理

主持人:吳鴻駿/旗美社大活動專員

分享人:梁錦德/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資深解說老師,鄒族文史工作者

分享人:乜寇‧索克魯曼/靜宜生態所碩士,布農族作家

與談人:黃國超/靜宜大學台文系助理教授

11:00-12:00 【綜合交流工作坊】從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談地方知識-歷屆工作坊回顧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

報告人:周家慧/旗美社大主任秘書

分享人:所有參與此次工作坊的朋友


主辦單位上述議程及講師主辦單位保有變更權利。

活動日期: 
2010/08/202010/08/23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