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02 * 中國時報 * 【莊佩璋】
人有左、右眼,視界才有縱深,能分清遠近;有左、右耳,才能平衡,搞清方向。陳水扁雖出身三級貧戶,但他的左眼、左耳被金錢蒙蔽,所以扁政府缺乏左派的觀點,也沒有對弱勢特別同情、關照。
民進黨在政治光譜上,算中間偏左,施政都還偏右;國民黨就更不用說說了。所以吳揆會說,企業創無薪假,「該得諾貝爾獎」;一點都不意外。
如果只用右耳聽、右眼看,吳揆當然會認為:「無薪假讓企業不用拿出鉅額資遣費或退休金,只要幫勞工維持勞保,等寒冬一過,熟練又有向心力的勞工便可重回工作崗位,企業也不用訓練新人。」
但,他若還有左耳、左眼,吳揆就會發現:無薪假是鑽勞基法漏洞,違反勞動契約,不付資遣費的惡意變相資遣。被迫休無薪假的廿三萬勞工前途茫茫,走投無路;付不出房貸的人只好賤價售屋以糊口果腹;極幸運的少數人找到新職,也被剝奪了本應得到的資遣費。
還好,景氣寒冬並不長,無薪假「只」休了幾個月,如果再多了一季、半年,拿不到資遣費的「休假」勞工絕對會圍廠抗議,而企業搞不好會一走了之。
不過,即使無薪假並不長,後遺症卻不少。寒冬雖過,可是春天不再來了!就像被工會鬧過罷工的企業主,工潮已過,情感瘡疤永難復原;休過無薪假的勞工,對原企業從此也就「無心」了;和諧的勞資關係就像「休假」期間被迫賣掉的房子,「銷假」後恐怕窮忙一輩子也買不回來!
以前,勞工有兩種,一是正式,一是「派遣」,企業一直努力想擴大「派遣」,以節省人力成本,但進展有限。
「該得諾貝爾獎」的無薪假一創,勞工只剩一種,全部是「派遣」。大家就只有「正式派遣」與「非典型派遣」之別,因為隨景氣變化,人人都有休無薪假的機會,正式勞工又與派遣有何差別?
更可怕的是,勞基法舊制的退休金是以最後半年的平均月薪當基數,如果退休前被迫休「無薪假」,不知退休金打幾折?
吳揆說,無薪假的創新理念令他「拍案叫絕」。這話聽得勞工真想拍案叫罵:「天啊!這是哪門子的風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