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王毅丰
今年(2010)3月份,因為台北市內的高價國有土地標售,引起媒體關注,行政院長吳敦義宣佈「暫停釋出台北市內500坪以下國有土地」,之後,立法院又補上了一句話,說要「半年後檢討」,9月24號,國有財產局看半年時間到了,邀集「產官學」召開會議討論,這個會議引起無殼蝸牛聯盟等團體的注意,下午在會議開始前,無殼蝸牛聯盟與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台灣勞工陣線、綠黨…等團體,前往國有財產局抗議。
無殼蝸牛聯盟發言人彭揚凱說,根據財政部的資料,目前台北市內500坪以下的國有土地總共有17.3公頃、公告現值193億,半年前停止標售後,各個有土地利益財團,就展開遊說,希望解禁。無殼蝸牛聯盟批判這個會議邀請「產官學」代表與會,但沒有民間團體參與;無殼蝸牛聯盟張維修說,「2003年起,政府每一年都釋出300億以上的國有土地,讓建商賺大錢,但是這些土地該如何使用,應該是要給全民一起來討論的」。
民間團體前往國有財產局抗議「產官學」開會討論台北市500坪以下國有土地釋出(攝影:孫窮理)。 |
彭揚凱批評,國產局連現在國有土地在哪裡都不敢公佈,他要求國產局公佈詳細的國有土地資訊,讓民眾可以充份討論自己居住環境附近的國有土地可以有哪些應用的想像、訴諸公議。
政府喜歡用「活化」來描述如國有土地釋出、出租、設定地上權、參與都市更新、BOT…等各種提供財團利用的方式;只是「活化」,沒有人反對,民間團體反對的是拿這些土地去圖利財團、炒作房價,參與抗議行動的火盟、綠黨、勞陣等團體就提出如社會住宅、設立公園…等「公共性」的想法出來。
面對各團體質疑國產局邀建商討論土地釋出,以及國有土地資訊公開等問題,國產局回應24號的會議,只是就一些數據、資料做分析、把結果向上呈報,並不會做定調,至於與會的成員,除了建築開發同業公會的代表之外,「沒有建商、只有各機關的代表」,至於學者方面,國產局表示,原先邀請四位學者,但除了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鍔之外,都沒有出席。
至於「資訊公開」的部份,國產局說,目前國有土地標售的資訊,在國產局網站上都有公開,不過這些只是「要賣的」土地,與民間團體「要民眾知道自己家附近哪裡有國有土地」的要求完全不同,國產局說,這一點「在方向上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些資訊的公開「受限於軟硬體設備所以沒有辦法做到」。
【分析】財團炒土地無孔不入
孫窮理
事實上,「釋出國有土地」這件事情,看起來赤裸裸地,容易引起民眾觀感上的反彈,這是為什麼吳敦義在半年前會宣佈停售這些小面積的國有土地的原因,而在五都選舉前,政府未必敢如此挑戰民意,但是建商要利用國有土地炒作,不是只有「買地」這一條途徑,現在在台北市如火如荼展開的「都市更新」、強迫公有土地參與,再配合市政府「台北好好看」等釋出容積率的方法, 就比起「買地」好用得多。
也因此,「恢復釋出小面積國有土地」未必是遏制土地炒作的最主要戰線,不過,無殼蝸牛聯盟張維修表示,24號各團體行動的積極意義,在於「社會教育」,希望讓大眾了解國有土地用途,是在什麼過程中被決定出來的。在釋出國有地的決策上,國產局找「產官學」討論,去除了地方政府、社區、人民團體、媒體的參與,這個問題是很大的。
自從中央政府將國有土地「一元化」管理之後,國有土地的管理權與資訊在國產局的手上,有的時候,地方政府有公用設施的需求,適當的用地被國產局賣掉了,反而要用「徵收民地」的方式來達成這些公共的需求;而有許多零星的公有地,國產局是沒有辦法管理、利用的,但是如果民眾知道有這些地方,經過討論,是可以短期或者永久提供出來,給社區使用的,這些可能性,在這種決策模式下,都被排除掉了。
至於更嚴重的「都市更新」問題,張維修認為,因為都更提出「公共利益」的假設,而在都更區牽涉到的利益更複雜,土地的所有權人有他對財產的慾望在裡面,比起「釋出國有地」這件事情更難挑戰,這的確是未來要透過運動的方式,扼阻房價炒作的難題。
回應
Re: 民間團體抗議釋出國有小面積市地 國產局:只是討論
已推薦至台灣好生活報「特別推薦單元」嚕~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926/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