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保德宮遭拆除
北市文化局:已經盡力

2010/10/14
苦勞網實習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保有凱達格蘭平埔聚落遺跡的北投保德宮今天(10/13)上午面臨拆遷命運,地方里長、廟公與信眾紛紛出面協調關切,並因護廟心切與警方幾度發生僵持場面。

位於北投豐年里大業路巷內的保德宮,長期供奉象徵平埔族文化遺跡的「番仔王爺」(池府王爺)與「平埔社」土地公神像,並由台北市文化局於民國97年登錄為文化景觀。幾年前與十信高中爆發產權糾紛,民國93年經士林地方法院三審判定,已裁示廟方需拆屋還地於校方。

保德宮廟方管理人員、凱達格蘭族裔潘坪城說,這廟原本位於現在北投捷運附近的一塊空地上面,後因淡水捷運線施工被迫拆除,並在當時土地擁有人蔡家所屬之國泰集團(亦是當時校方土地擁有者)的口頭允諾下,搬來此地。不過當時並沒有留下任何白紙黑字的土地契約供日後查證。民國74年十信弊案發生以後,國泰集團將土地權轉讓給校方,遂有之後十信高中向法院提告廟方侵佔土地一事。廟方也曾向十信高中提出以「承租」模式取代搬遷之建議,但被對方予以回絕。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十信高中與保德宮之占地產權糾紛存在多年,雖然高等法院於民國93年宣告保德宮土地歸十信高中所有,然雙方多年來一直未達共識。文化局長久以來為協調兩者訴求而努力,並於民國98年5月13日針對保德宮文化景觀之保存範圍召開討論,決議以保留相關神像為主(包括池府王爺本尊與四座土地公石材神像原尊等),建築物原則上不保留。

搶救北投保德宮發起人、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生林芬郁說,保德宮建築雖非古蹟,但卻是凱達格蘭族嘎嘮別社之「文化載體」,也是平埔聚落遺跡之唯一見證,深具保存價值。她強調,供奉嘎嘮別社神祇的保德宮建廟至今雖經拆遷,但皆在番仔厝範圍之內,多年來早已是當地居民之信仰中心,同時兼具傳承平埔文化的歷史意義,呼籲文化局及有關單位應重視這珍貴而僅存的平埔文化遺跡,並給予「動態保存」。

文化局科長鄧文宗表示,十信高中與保德宮之產權糾紛屬私人民事訴訟,市府難以介入,只能尊重法院判決,故在文資保存部份,以彈性處理為原則,但願意協助廟方易地遷建與選址等工作。

廟方與里長在拆除現場仍試圖與員警和法院人員周旋談判,希望能先搶救廟內重要的文物和建築,讓他們找到神明棲身之處後,再予以拆除。豐年里里長鄭國華說,要拆可以,但要給我們多一點時間,這樣說拆就拆會影響風水。並任由員警數次勸離搬動,仍不肯離開廟內。現場信眾也無奈表示,搬移前未請示神明的作法,太過草率。不過警方最後仍然封鎖了現場,將廟宇斷水斷電,並把神像移離。

林芬郁指出,池府王爺是在距今約180年前,由凱達格蘭族嘎嘮別社潘姓族人於北投貴子坑上游撿獲,並從此輪流供奉於潘姓氏族家中。嘎嘮別社後來遷居至「番仔厝」定居與漢人共同興建福德宮,遂由當時成為原漢共同祭祀信仰之神祇。至於廟內另一尊背部刻有「平埔社」字樣的「平埔社」土地公神像,來源已不可考,但由文獻推測,應是平埔族人受漢化影響,由頭目家門前之木製祖靈偶像演化而來。保德宮「番仔王爺」和「平埔社」土地公之聖誕祭典所舉辦的科儀皆與漢人廟宇的祭典無異,也間接說明原漢相融合的情形。

回應

樓小姐

您好
您撰稿的新聞我已拜讀
報導的很詳實
但是
引用林芬郁文章的部分,請加註說明,籲請尊重著作權
謝謝

林芬郁

如欲對北投保德宮的歷史與祭典儀式深入探討的讀者

請參閱 林芬郁 2008 "平埔族聚落之遺跡見證--北投保德宮":
發表於"臺北文獻" 直字第163期,頁99-124

可直接上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 點入"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輸入篇名或作者名字--林芬郁 即可下載PDF檔

http://e-info.org.tw/node/60087
文化學者:盼十信高中與文化資產共存
本報2010年10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110503x112010101400193,00.html
法官焚香求筊 眾神點頭拆廟
2010-10-14 中國時報 【蕭博文/台北報導】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0763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北投凱達格蘭族遺址「保德宮」與十信工商發生地產權糾紛,法院判決保德宮敗訴,13日強制拆遷。里長鄭國華與數位民眾希望讓廟方有時間找地方安置神像後再拆遷,雙方一度僵持不下,發生肢體衝突。

在台灣找不到一位自認是凱達格蘭族後代嗎?

去年到新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參觀,結果連一位凱達格蘭族後代在這上班都沒有,有點諷刺!

難道在台灣找不到一位自認是凱達格蘭族後代嗎?還是北市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在亂搞?

可不可以拜託林芬郁查一下,謝謝!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對"凱達格蘭北投社文化景觀"這一文化資產保存案,
一貫的態度是:平埔族不在原委會管理範圍內,
文化局曾有意願協助保德宮遷移至大業路517巷口邊的番仔厝公園內,
也請景觀設計師規劃,且已在2009年開過二次"臺北市文化景觀--凱達格蘭北投社之保德宮保存形塑計畫'審查會,
最後公園處以"公園內不得有建物", 原委會以須配合市府目前整體規劃...等理由,
(可至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查會議記錄) 此事就此無下文,
這整件事凸顯出國家對平埔族政策失當

台北市當然還有凱達格蘭族後裔,有多少人我並不清楚,關於凱族的事可請教林勝義先生
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我曾興沖沖的跑去查資料,令人傻眼的是館內的圖書比我的書還少
要查原住民資料請至台大圖書館"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查詢
說到此 或許沒直接回答您的問題
但是 看出問題+聰明的您 可在前文中看出端倪才是

已註明消息來源,多謝提醒。

苦勞網週五輪值主編 張心華

我已拍下保德宮最後拆除時的殘骸照片

請到我的Facebook相簿觀看: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v=wall&viewas=0&gid=138316253732#!/alb...

謝謝林芬郁提供的訊息,看林勝義為追求平埔族的地位四處奔走,是該成立《平埔黨》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