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陳乃綾、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0.10.23 03:41 am
經濟部首部「石化政策環評報告書」可望在11月底、12月初送入環保署。新版環評報告將併陳「客觀」、「保守」兩大情境,後者界定的乙烯總量只有500多萬噸,將無法容納國光石化第二期。
環保署在2006年要求經濟部針對石化、鋼鐵兩大能源密集產業製作政策環評,作為日後審議重大開發案的參考。目前鋼鐵報告書已送入環保署,石化報告書則因近期石化業遭逢多事之秋,經濟部決定加開公聽會,直到近日才完成。
據瞭解,新、舊版石化環評報告書均維持兩大觀點,一是乙烯自給率要保持在九成以上,二是國內需要維持中油與台塑兩軸石化發展體系。換言之,不論那一個版本,經濟部都期盼能夠容納國光石化,讓國光石化成為全台最後一個石化廠。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幾年製作的舊版報告中,經濟部根據經濟成長率及國際原油走勢,估算國內可發展各種不同等級的石化產業規模,分為超樂觀、樂觀、悲觀等各種情境,不過,隨著今年以來,六輕大火、國光石化是否興建,引發社會熱議,剛定調的新版環評,僅剩客觀版與保守版。
經濟部官員表示,客觀版預估台灣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率是4%左右,保守版預估3%左右。客觀版建議台灣的年石化總量應維持在600多萬噸,保守版則建議控制在500多萬噸。
目前國內乙烯產能約是每年420萬噸,無論是客觀版或保守版,都能容納台塑日後要興建的六輕五期,唯獨國光石化案,若是依照保守版建議,恐怕蓋得了一期,卻蓋不了二期。國光石化一、二期預估年石化產量,各是120萬噸。
據瞭解,經濟部傾向支持客觀版,期盼台灣在2025年時的乙烯自給率能維持在九成以上,以確保國內三兆石化產業不外移。不過,政策環評報告書送入環保署後,尚須經過環評大會通過,恐怕還有變數。
今年以來,國內發生多起重大石化工安意外,行政院日前通過經濟部提案的石化業公共安全管理聯合督導計畫,經濟部原本預估11月即可展開聯合稽核,但最新時程表已延至12月。下月中旬,次長黃重球將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
【2010/10/2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