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孫窮理
看到花蓮縣長傅崑萁率眾在環保署前慶功的新聞畫面,讓我的腦子回到某次淡北沿河道路環評會議的記憶。淡北道和蘇花高,實在是像到令人唏噓。
每一次淡北道相關會議,都會有人提到消防車、救護車被塞車阻礙的事情,用一種煽動甚至威嚇的口氣,偽造事關人命的壓力,壓成一種毫無根據的道德脅迫。
每一次淡北道相關會議,也都會有人提到淡水需要發展、淡水人要好生活,用不知道到底怎樣連得起來的邏輯,畫出一個不知道怎樣才能實現的大餅,把發展和環保對立起來。
或許是淡北道路支持方的操弄伎倆還不到家,不像傅崑萁那樣爐火純青,也或許是我白目慣了、固執慣了,在反淡北的過程中,能就事論事地談,從來不覺得背著有什麼輿論或民意的重量。
但是這一次,蘇花高在行政暴力和媒體暴力的雙重加成下,把「平安回家」這句話硬生生綁架走,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把幾頂不顧花蓮人死活的帽子往環保團體頭上一戴,塑造出一個無人敢攖其鋒的氣勢。之前我在蘇花高這個議題上並未直接參與,最近才陪著翰聲跑,才幾天,我就強烈感受到這股大家都想避開的強壓。
於是,反對方就只能捉襟見肘地防禦,忙碌於撇清控訴,不敢繼續說「反」,疲於維持住專業理性,我甚至聽到「其實我們贊成蓋路」的說詞。這不是策略錯誤,也不是未能堅持,實在是傅崑萁假民粹玩到極致。這是非戰之罪。
然而,在已經防禦不及的情況下,我依舊認為我們還是要咬牙衝出一條血路,把真相曝出來:「平安」不是誰可以綁架的口號、媒體營造的對立是假對立、沒有人跟花蓮鄉親站在對立面,大家殊途同歸地在想一件事情——平安回家、幸福生活。
這是為什麼綠黨昨天晚上緊急決定到環保署靜坐,這是為什麼我們靜坐時抱著一句標語:「審慎環評,永保安康」,這是為什麼我們呼的口號是「為環評守夜、為花蓮祈福」。
有朋友擔心,我們的靜坐會造成衝突、跟花蓮鄉親對立。
我們的靜坐怎麼可能會造成衝突?怎麼可能跟花蓮鄉親對立?這種衝突與對立的思維,不就是傅縣長極力要營造的嗎?所以當記者問我擔不擔心發生衝突時,我跟記者說得很清楚:我不擔心衝突,因為不會有衝突,因為我們都希望安全回家和幸福生活,我們要的是一樣的!
今天的蘇花改初審會已經有條件通過了,電視新聞上開始出現感動、欣慰和興奮的氣氛,甚至某部報導裡,畫面是花蓮鄉親辛苦北上的鏡頭,背景是一個年輕的聲音感性地訴說對後山生活的嚮往與爭取。
我並不想否定這些,這些都是真實而美好的願望。然而,我們一定要說,這些真實而美好的願望,絕對不是依靠一條蘇花高來實現,更絕對不是依靠一個粗糙的環評來實現。
這是我們的靜坐想說的。很可惜,沒能說得更清楚,最終還是看到,發展與環境的假對立,民眾與環團的偽衝突,縣長與媒體聯手操作的虛情。
回應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今天電視上看到了
那個花蓮縣長 或許今天爽到了一天
可是往後 所承擔的社會安全責任 將無可限量
(全台灣人都在電視看到 今天是他在自辦環評社運party.相信歷史會紀錄一切)
花蓮人 當務之急 是在105年前多爭取一些火車票....
令人納悶 國民黨為何 要如此操作?
自己已經是 執政黨了
還要自己的支持者(裡面很多 老年人) 從 花蓮長途跋涉
到台北陳情(聽說很多 老人送醫急救)
然後交通部長 再上台站台 表演 勝利?
覺得很奇怪
然後 國民黨支持者 還蠻可悲的
永遠 就是這樣子被耍者玩
投票之後 再去後悔
一直輪迴著同樣的命運
我相信環評委員 也是想幫助花蓮
永續環保與安全
... 這才是為後代子孫著想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勸他們 這些花蓮民眾
加入綠黨好了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寫這篇是在針對下面這篇消毒嗎??
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應該不算"針對那篇"文章在消毒,
就聯結關係所顯示的時間順序而言,
王鐘銘這篇文章的出現時間是早於胡慕晴的.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應該沒什麼消不消毒的,各自表述罷了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兩篇各看了幾次(鐘銘與慕情),我覺得講電話時的鐘銘與寫這篇文章時的鐘銘,心情應該大不相同。
這次的事情發展,感覺像是「社會集體情緒」自然的結果,而不是訴諸「社會集體理性」的辯論。
人,不免都是「七情六慾」的組合;當下的情緒成為當日的心情,多日的心情集結成一個人的性情,而性情又將累積沈澱成一個人的性格。
回想自己過往的種種,我提醒自己:要小心。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慕情那篇是講電話時的心情,描述遠多於事實,看狀況當時雙方不會有好話。
旁觀者清,我想這篇被孫窮理挑上的原因是第五段、第六段。
王鐘銘先生的想法有價值有道理但天真,年輕人敢做事很好,不過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
一個問題:「靜坐完改變了什麼?」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一個問題:「靜坐完改變了什麼?」
我想問題是,不靜坐,能改變什麼?今天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靜坐,這邊不會有這些討論;那不靜坐,面對傅崑萁對民意的操做,以及製造假衝突和假分裂的惡劣行逕,要怎麼對應?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期待台灣社會講理性
很難
看看平時學校所教的
家庭所追求的
社會所評價
哪一個不是惟利是圖
及近視短利
算了吧
花蓮人要蓋就讓它蓋
蓋多了坍多了
就不會再蓋了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我不認為這是「花蓮人要蓋」的一條路,事實上也有很多花蓮人不想蓋這條路,但花蓮縣長只願意呈現某一種花蓮人的聲音,並且暴力地將這種聲音刻畫成花蓮唯一的聲音。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可以靜坐啊 但我在你們的行動裡看不見你們的選民
假如是個政黨 在行動之前考慮一下你們做為人民代表的身分
在行動的時候 思考一下選民出現的空間跟時機吧...
你們去靜坐 我還真不知道我能做什麼
不然幾個人比一萬人 議題操作上又看起來又是不要蓋蘇花高(改)
大眾印象就是少數對一萬多人這樣 或是少數非花蓮人對一萬多花蓮人這樣..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大多數花蓮人須要這條路,這是不爭的事實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就算是需要,也不該這麼草率,我沒辦法接受的是這點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環保署回應綠黨潘翰聲錯誤指稱
針對潘翰聲先生對蘇花改環評審查之意見,因有多處錯誤,為避免誤導民眾,環保署特別予以澄清如下:
一、 環保署強調蘇花改環評審查均依環評法規定辦理,專案小組除充分聽取居民、居民代表及相關團體意見外,並綜合考量環評委員、專家學者、相關機關意見及開發單位之答復及採取之減輕與預防措施後,才作成「建議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的結論,潘翰聲先生未見專案小組長達6小時會議的討論,逕指稱「理盲與濫情」、「比力量不談道理」,已為大眾「作了最壞示範」。
二、 潘翰聲先生以「門神」指稱傅崐萁縣長及楊仁福立委,惟傅崐萁縣長是機關代表,代表花蓮縣政府表達意見,楊仁福立委就其所代表民意發言表達意見,且遵守會議發言秩序,潘翰聲先生指稱傅崐萁縣長及楊仁福立委「隨時打斷環評委員發言」,並非事實。且當日會議過程公開,參與會議列席人員中發言最多次的是環保立委田秋堇女士,而非傅縣長及楊立委。潘翰聲先生何未針對田立委?卻選擇性不實指責楊立委及傅縣長。
另環保署表示依環評法規定,專案小組作成之結論後續將提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討論,該署雖曾主動發布新聞表示為回應民意,將加速蘇花改環評審查,不受開會前七日要發出開會通知的限制,並已與關心蘇花改的民間團體溝通,但並無環團指稱「在專家會議前,就公開表示預定三到五天內召開環評大會」之情事,環保署表示此為錯誤報導,特此澄清。本案將俟開發單位補正資料,送有關委員及專家學者確認後,再召開環評委員會議,目前尚未能確定何時可完成確認作業及召開環評委員會時間,環保署強調本案雖加速審查行政作業,但仍將依環評法規定嚴謹審查。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綠黨只推出台北市和新北市五個議員候選人,蘇花高事件與台北市或新北市似乎沒有很強的關聯,我不明白綠黨要動員哪裡的「選民」?
如果你在意的是「非花蓮人」對「花蓮人」,那即使綠黨動員了「選民」,依然是「非花蓮人」和「花蓮人」的對立。我不認為有什麼幫助。
而你在意的如果是「少數人」對「一萬多人」,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問題,因為靜坐本來就不是為了「對抗」,而是為了「環評」。靜坐的訴求是期待環評能有審慎和合理的判斷,而不要被政治操作影響。既然如此,比前來的花蓮人多還是少有什麼關係?本來就不是為了和這些花蓮人對抗或比較,甚至他們主張自己是與前來的花蓮人站在同一個陣線的──「希望環評審慎用心,給花蓮人真正安全的路」。
我不明白Exic這麼在意與傅崑萁帶來的花蓮人如何比較的意思是什麼?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慕情那篇情緒性很重,我看不出來王鐘銘的話可以套上她的指控。王鐘銘這篇好一點,但事情若有這麼簡單早就解決了。多少花蓮當地的環保人士在跟當地民眾溝通時,說詞跟手法都比王先生細膩而有深度,看不出來王先生的做法能夠解決問題,反而是慕情平時的詳細報導打動不少人心。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比起王鐘銘的聲譽,胡慕情的指控令人感到疑慮的地方是,其他人必須配合她或所謂長期耕耘環保人士的判斷才能行動。我不是花蓮人,沒有在花蓮做長期耕耘,沒有去開過環評會議,然而我長期關心蘇花高,查過資料建立論述跟人溝通。如果有一天我不同意前輩們的判斷去靜坐,不就落得跟王鐘銘一樣的下場?
這對長期運動不利,抵觸蘇花高好不容易升格為全國性議題的成果。隨時都有人可能做出比綠黨更暴衝的行動,問題是「靜」坐又怎麼了?這種要求也不實際。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不是吧講的不是這樣吧
只是在講靜坐這種行為此刻有多沒有意義而已
砲口是該對誰
又該如何開砲
不該去挑起已經被過分煽動那些北上花蓮鄉親的情緒
不該在此時去挑起衝突
重點在於 要怎麼樣去說服環委
畢竟那天重點還是環評阿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胡慕情!? 這真的讓我很驚訝。
身為一個綠黨黨員(其實不太想稱自己為黨員,因為實際的參與時間不多) ,
這種來自同是社運朋友的指責令我感到憂傷與矛盾。
我是綠黨黨員,我應該支持王鐘銘的行動。但我不是花蓮人,我對議題了解不深因此不應該出現?
王鐘銘可能是真的有些話講得不好,才會變得如此僵,不代表他行動必定出錯。
試問綠黨的主動空間在那邊,選舉到了似乎動輒得咎。
綠黨內部實際情況我也不清楚,或許真的沒溝通好,不過有需要攤開講嗎?
唉 ...整個情況變成這樣,我只能怯弱的選擇心中支持了吧。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抱歉,重新整理出問題連貼三篇,請苦勞網將其中兩篇刪除吧。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胡慕情不只在講靜坐沒意義,已經把不同行動的人打到一種罪該萬死的地步。告訴我,「可能」刺激到花蓮人的情感,跟「可能」刺激不認同樂生的新莊人的情感有什麼不同?我真的很想知道。是不是現在大家都可以收手了?放那些環團自己去搞就好。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基本上我是希望綠黨有人上
至少一席
但
我打賭
綠黨全軍覆沒
太難了
靠台灣人反省
再30年看看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新莊捷運與蘇花替有什麼差別?最大的差別就在獲得道德優位的人不一樣,因為這次的意外,傅縣長藉由安全人道挑起了花蓮人的情緒,而讓蘇花替不在只以求發展、賺錢作為出發點,而更強大的號召力在於人命的問題;相較於現場當下環團給人的既定印象,馬上就被操作為只顧環境保護不顧人命的角色(而我必須說麻煩點在,這樣的指控絕對以偏概全且錯誤認知,但實在無法說他完完全全毫無根據)。
新莊捷運呢?有一群孤苦無依與被強力的從社會中拔除的一群樂聲阿公阿嬤會因為新莊捷運的建立而失去一直以來熟悉的家園,到現在甚至可能有生命財產上安全的問題,而相較於新莊人的不方便與迴龍地區的發展延後,我必須說道德優位的所在幾乎高下立判,雖然周縣長曾經意圖操作,身障人士等因為沒有新莊捷運而增加交通不方便或增加交通事故死亡率之類的來操作,但似乎這樣的說法沒有被採信、這樣的操作並不成功。
蘇花替的問題麻煩點就在於,花蓮人確實在這之中是受傷害的一群,所謂的「其實我們贊成蓋路」的說詞,我想對於環團來說也確實是真的,但是必須有安全的前題而已,花蓮求交通便捷、求發展確實是沒甚麼好「反」的東西,但問題只在於要藉由怎樣的途徑與方式去達成這些目標,才能真正有利於最需要的花蓮人們。
所以確實更應該考量「刺激」的問題,避免繼續深化對立而讓花蓮人在被簡化的二元選項蓋與不蓋中,忽略了環團一直寄望、推動的中間折衷方法,同時環團自己內部的人必也因為出身花蓮人或長期耕耘蘇花替問題而與花蓮有很深的鍊結,這樣被激化的對立實也讓他們必須承擔被部份花蓮人視為「叛徒」、「不為花蓮著想」,也就會有難以承受的情敢斷裂傷痛。
從來不是叫大家收手,而是希望行動前能有更多協調,何況王鍾銘先生綠黨參選人的身分很容易被操作成「環團」,所以要做什麼才必須要有更多協商。更何況環團的人們很可能會有更多資訊與經驗來協助我們判斷,什麼時刻、怎樣的行動方式比較有效,又會不會有我們不知道的負面效應可能,如果我們真的要做好事情,那不正應該跟他們一起協調協商嗎?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這就是詮釋。所以我說「道德高位」這種論述太過「trivial」,同樣一個事件,可以有二十八種聲音告訴你,基於什麼理由,誰才是在這個事件中佔據有道德高位的一方。樂生事件的院民們真的佔據了道德高位嗎?當初的輿論中關於「環境更好的新療養院為什麼不去?」「不要為了幾十個人犧牲讓三重新莊永遠在交通黑暗期!」「樂生青年只是一群自命清高的無知學生!」都還猶言在耳。
你要論述誰是道德高位,怎麼來都行,這種論述有什麼意義?特別當我們連如何判斷「道德高位」這個模糊的概念都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時,提這個概念出來根本是脫了褲子放屁。一個沒有人知道該怎麼使用的概念,要如何在論述中扮演論證的角色?到最後只是淪為一個論述上的方便工具。我想要往這個方向論述,我就拿來這樣用,我想要往那個方向論述,我就拿來那樣用。
一下子「道德」的高低可以決定於族群的弱勢與否,又一下子「道德」的高低可以決定於民意的多數與否,還有一下子「道德」的高低被決定於利益損失的巨大與否;你要根據什麼來說明,為什麼在不同的例子裡面,決定道德高位的因素是這個而不能是那個?你又要依照什麼根據來說,在這個例子裡,很明顯傅崑萁佔據了道德高位是因為他把當地人的利益握在手上,而在樂生案例中,同樣握有當地人利益的周錫偉卻不會因為相同的因素而佔據道德高位?
到最後還是訴諸一個主觀的需求,我在這裡的論述需要周錫偉沒有道德高位,我就想辦法在論述中生出一些理由來說明為了明明擁有一樣的條件,周錫偉卻不能佔據道德高位;而在蘇花高的案例裡,則因為另外一些理由,所以傅崑萁可以輕鬆佔據那個位置。一切都不是關於「事實」,而是關於論述的「方便」而已。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樂生那時候,不只殘障,媒體跟政府都說中正路車禍死人是樂生害的。還有民眾上網泣訴低社經發展背後的心酸,然後猛批立報報導不公,大家都忘了嗎?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同。這種運動恐嚇,拿到同志運動、廢死運動等都適用,今天居然還被人振振有詞地拿出來講。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就算你認為綠黨的人選不上也要投給綠黨!因為第一至少代表支持真相,第二讓綠黨因選舉回饋金而有錢可以發展.否則以台灣的選舉文化要讓台灣的政壇不受財團的操控是不可能的,最後倒楣的還是人民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綠黨要不要去蘇花公路事故現場靜坐
比較容易博得版面
不要坐在安全的騎樓下
跟花蓮人坐在一起比較能得到花蓮人的認同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是應該請 鍾銘稍微解是一下子
為什麼 坐在 騎樓下
直覺是因為現場警察的關係(怕衝突吧)
其實靜坐當天有朋友 想去聲援
但是找不到綠黨 區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觀後感:
一條回家的路也是大家要去拜訪的安全路,所以會擔憂環評速審的任何方案。
樂生機廠不等於新莊線,因為淡水底站沒機廠,新店線通車後才開通小碧潭機廠。
以上相信看這篇的人多清楚。
看鐘銘和慕情的文章,以及大家的留言,很感動、尊敬各位對話的努力,另一方面很難過(詞拙),不過若要選擇,我還是願有現在的這一刻,而不是沒有發生。
省思:
1.團體/社群為何、又是誰的?謹慎是因為過程與權力的變化了解不易而且有限,而且自己往往只見新聞上的照片/文字表徵一個活動/行動。
2.公眾即自己,而自己會有私心。會努力讓自己在成為團體/社群的群眾的必然上不那麼容易。因為,世界不是大不同,而是每個人不同。
Re: 蘇花高與淡北道,談為什麼要靜坐
就我知道的。當天就是避免衝突,警察希望綠黨的人怎麼做就怎麼做。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最近在花蓮到處一直看到免費贈送的噁心的縣長東方報
每日每日不斷對鄉下民眾洗腦
http://eastnews.tw/index.php?
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324:2010-11-17-01-
35-51&catid=3:political-economics&Itemid=40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內文對東發條例都未做詳細說明
開始又以民粹的口號: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花蓮人要東發條例!"
請版主寫篇文章介紹一下東發條例
不要最後又突然來個政客版的東發條例
財團大肆開發
害死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