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坎昆會議到台鐵抗爭

2003/09/12

台鐵工會罷不罷駛的問題延燒了許久,很巧,就在九一一,世界貿易組織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也在墨西哥坎昆召開,「反對全球化」運動團體正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報紙上也出現了許多有創意的抗爭圖片。一個是百年老店員工的總動員,一個是二十世紀末起的新話題,這兩者會有啥關聯?

誰曰無關?從一九七○年代末興起的所謂「全球化」,不過是新自由主義的遮羞布。這股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浪潮,究其實質不過是強調市場萬能、私有產權至上的理念,奉行私有化、自由化和削減社福的政策。這股浪潮當然不會繞過台灣,台灣從一九八○年代末也開始倡行所謂的自由化、國際化、民營化,幾乎無人不奉之為政經改革的靈丹妙藥。

這套政策可不僅僅是將公股釋出給私人而已,舉凡所謂小而美政府、勞動法令鬆綁、高學費政策、醫療商品化、自由貿易、大力保衛智慧財產權、使用者付費等政策、觀念,都是新自由主義大家族的一員,目的無他,拚命創造商機、拚命提高利潤,讓危機中的資本主義得以脫困,讓利潤率下降的大資本得以恢復生機而已。在這股潮流下,幾乎一切有形無形的東西皆可成為商品,從投機的風險、教育、醫療到人體器官皆是,何況是鐵路、郵政、電信、水務、電力等壟斷性公共服務事業。

一開始,不分階級的人們,都自以為將是新路線的受益者,哪想到生活費用的提高、社福健保的打折、貧富差距的擴大、失業或就業不足者的膨脹、農村居民的赤貧和教育的貴族化,只是讓上層得利,下層吃苦。這就是反全球化運動的社會基礎,也使運動清楚的標舉「人民需要優先於利潤」的主張。

反觀台灣,時至今日,或許是恐懼戒嚴時代的國家暴力,或許是厭惡官僚經營的國營事業,亦或是缺乏左翼思潮的刺激,新自由主義理念仍被認為是進步的。於是,標舉反民營化理念的鐵路工會自然被視為既得利益的捍衛者,其實,鐵路工會要的不過是透過行動來打開鐵路改革的討論空間,確立鐵路事業應為服務而不牟利的定位,扭轉偏袒特定財團的高鐵政策,保護人民辛勤勞動累積起來的國家資產。在這基礎上,我們也期待社會重新思考私有化的利弊,想想財團的利潤是否該凌駕於民眾的需要之上。

在太平洋兩岸發生的兩場運動,其實唱的是同樣的主旋律,都是時代的領航員。如果社會接受了民進黨那種台鐵員工是反改革的講法、如果中下階層民眾繼續被煽動起來反對並不存在的貴族勞工,等到交通成為不是所有人負擔得起的商品,等到鄉間小站一一關閉,等到公營鐵路安全與普及的特性消失殆盡,最後受害的還是勞苦大眾。

在九一一這天,當您看到鐵路員工的抗爭,當您面臨交通的各種不便時,如果多些理解與同情,或許才真有助於社會的改革。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