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焦灼對視,亞洲板塊移動 你所不熟悉的印度視野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0/12/07

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長達3500公里的接界,領土的紛爭至今糾纏,而1962年的中印戰爭記憶猶新。

中印在軍備競爭上悄悄「諜對諜」,在外交角力上合縱連橫,在經濟評比上,更是寸土必爭。2010年8月,中國正式跨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個月後,專家預測,印度經濟成長率將在2013年超過中國。亞洲新競合正在移動,爭相「大國崛起」中,中、印兩大巨頭可能和平相處嗎?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與聯發科教育基金會、天下雜誌合辦的「國際名家論壇」系列,企圖打破台灣對世俗既定「名家」的定義,以全球關懷與實踐精神為選擇基調,邀請對主流價值有批判力,並付諸實踐的各領域名家來台分享經驗。

12月4日(六) 「國際名家論壇」,邀請前印度外交部常務次長希亞姆‧薩蘭來到台灣,假台北中山堂光復廳,以「巨人焦灼對視:印度與中國」為題發表演講,龍應台主持,分析兩大巨頭將如何牽動亞洲與世界局勢。

2006年薩蘭甫卸任印度外交部常務次長,旋即獲總理特派為印美核武談判代表。他長年周旋於西方大國之間,負責進行最棘手的經濟、核武、氣候變遷等談判,並以細膩的手腕,調和與中國及日本間的外交關係。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大家關懷世界局勢,以獨立的眼光前瞻國際社會的未來。此次論壇的印度視野,對於習慣以美國或中國視角來看問題的人將帶來全新的思索。

〔活動資訊〕

2010年12月18日(六)14:00-16:00

題目:「巨人焦灼對視: 印度與中國。印度特使薩蘭的觀察」 講者 希亞姆‧薩蘭 前印度外交部常務次長 主持 龍應台 香港大學教授

地點 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

全程英語,同步中譯

報名Registration Tel 02-33224907 Fax 02-33224918 www.civictaipei.org

新聞聯絡人 楊璐祺 0980-076-273 cielube@gmail.com 游筑鈞  02-33224907*12   chuchunyu1980@gmail.com

主題: 
活動日期: 
2010/12/18

臉書討論

回應

日教授:勿蹈印對中開戰教訓
2017年6月16日 旺報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

日本大學教授川中敬一日前撰文指出,日本想要與中國爭強甚至開戰,應該以1962年中印戰爭為歷史借鏡。印度在戰爭中慘敗,是當時總理尼赫魯對本國軍力和國家體制毫無根據的自負,以及對中方意志和軍力不切實際的低估。也就是說,當時的印度既沒有與中國開戰的心理準備,也沒有實力和戰前籌備,只是基於唯我獨尊的幻想,而將自己引向了與中國的戰爭。他認為可以給現在的日中關係提供很好的教訓。
川中敬一是日本大學危機管理系教授,他在日本《東洋經濟周刊》5月號雜誌的一篇題為〈在展示對決姿態前先看清中國的意圖〉文章提到,當前日本與中國的安全保障關係,與1962年10月起中國與印度持續大約一個月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戰爭爆發前的狀況非常相似。
中印戰爭以印度慘敗收場,日本人習慣上以為是中國單方面向印度發動侵略。川中敬一說,實際情況首先動手的是印度。
川中敬一指出,20世紀初,中印間的領土和主權問題不斷。1957年,中國在西部地區建設戰略公路。而印度則越過邊境線,部署軍力,率先開炮。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以來,印度一直庇護他。在中方看來,印度在煽動「分裂中國」的一系列行為,已經滿足了動武的條件。尼赫魯政府還沒有理解中方的意圖,便開始動用武力,最終為自己輕率和魯莽的軍事政治判斷付出了代價。
對照最近的日中關係,川中敬一表示,兩國之間的確存在過紛爭。日本警惕中國和感到不快,最近日本輿論理所當然地表現出「反中」、「厭中」的傾向。然而,日本既沒有打仗的心理準備,也沒有展望。日本的實際狀態,國民也好,經濟界也好,都缺乏國家生存保障是生存前提。處在這種社會狀況下的日本,要想展示與有堅定理念的中國的對決姿態,可能會出現比過去印度得到更加屈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