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挺同志 遊行走出運動新起點

2010/12/14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今年,3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走同志政治主體的道路;南台灣的高雄,也第一次舉辦同志遊行。但是兩個月後,發生在屏東的高職女同志情侶因為無法承受家庭與社會壓力自殺的事件,卻又將人帶回16年前北一女同志情侶自殺的記憶裡。這個事件凸顯出性別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南北、城鄉之間的差距。今天(12/14),十幾個同志社團、一百多人在屏東舉行遊行,呼籲「屏東同志活下去」,希望讓同志運動的力量深入都市以外的地區。

遊行在屏東火車站集結,經中山路、自由路,抵達屏東縣政府,沿途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上前詢問「小朋友,你們在做什麼啊?」參與遊行的人,也一一對他們說明遊行的目的,並希望大家支持身邊的同志,不要再讓悲劇發生。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祕書長鄭智偉說,在自殺事件發生後,同志族群都很關心,本來想在台北發動遊行,不過在經過討論之後,希望將把同志存在的聲音,推到這些支援薄弱的地區,所以決定在屏東行動。

5260459225_241326631d_z.jpg
同志團體遊行,支持屏東的同志,也開拓了運動的新領域。(攝影:孫窮理)

因為這一次的自殺事件,發生在未成年人的身上,而學校師長經常以年輕人情感未定、忽視他們的性別傾向、拒絕承未成年同志的存在,因此,在屏東縣教育處副處長郭文瑞出面回應遊行的訴求時,群眾要求他回答「從幼稚園到國小、國中、高中有沒有同志存在」,在幾經閃躲之後,說出「你們不是說有10%的人都是同志嗎?18歲以下一定是有的」,這引起一片掌聲,起碼教育行政單位已經承認在未成年人中多元性傾向的事實,而不是以「矯治」、「迴避」的方式處理。

雖然郭文瑞一再強調屏東縣在性別教育上一直沒有鬆懈、也希望走在全國的最前面,不過出身屏東南部同志團體「南部禁區」成員表示,自己小時候看到的教育現場裡,「不一樣的人」受到同儕排擠、歧視,而老師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從來沒有改變過。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王儷靜說,性別教育不是只有防治性騷擾,她說,不是老師沒有歧視就夠了,學校還要積極推動同儕與家長也建立性別多元的概念,她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並沒有在校園裏面落實。

而在這方面的工作上,社團與運動團體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熱線968南部辦公室成員Amy表示,熱線目前在南部的工作,以高雄市為中心,向南部各縣市推展,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舉辦講座、和家長、老師的研習,「國中、高中、大學都有辦法進去了,不過小學還是很難進去」。不過,這一次的事件,除了大環境的問題外,同志情侶碰上了問題,要期待他們可以產生足夠的信任基礎、去尋求老師、輔導室的協助,恐怕也不只是改善教育系統就可以解決的;沒有社團或者同儕團體的支持,同志情侶就只能一個人或兩個人獨自面對各種壓力。

在實際的諮商輔導工作上,「南部跟北部還是很不一樣的」Amy說,在北部接受到比較多同志感情問題的個案,而南部更多的則是家長碰上自己的子女是同志而來尋求諮商的情形。這也說明了在南部、非都市地區,同志族群的支援系統、訊息流通與團體支持上的確比較薄弱;也就是說,同志運動的力量還不足的地方,仍難阻止悲劇的發生,而這一場遊行,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5260682850_0ce469f1f9_z.jpg
縣政府前的分享。(攝影:孫窮理)

建議標籤: 

回應

這篇文章已經推薦到好生活報上了,網址如下: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1216/3110

讚!!! 哪裡有問題,就從哪裡去改變~ 學校在放教育部"玫瑰少年"葉永誌的紀錄片時,半數以上的老師根本就是"娘娘腔"一詞的使用者,對影片主題毫不關心,在會場後面聊天的聊天,改作業的改作業,還有打電話玩股票的......幸好這群大人很快就離開了,沒有影響其他觀眾太久...小學生都還比他們專注十倍呢~ 願這群小孩長大以後改革他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