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的參與及缺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常務理事

責任主編:曾心盈

告別選戰的激情,面對貌似毫無變化的五都席次分配,主流政黨試圖從得票數的變化中,尋求政治鬥爭的可能。但對社運界而言,此次如往常般無人當選的選舉結果,對於社會運動的政治化,卻有著莫大意義與啟示。

系列一 :社運參與主流政治

自1996年起就以「爭取真正來自社運的政治發言空間」為名投入選舉的綠黨,屢敗屢戰,即使年初才因即將斷炊,對外告急募款,但在這次選舉中仍以極少的資源與人力,奮力一搏,推出五位市議員候選人;而自1995年起即致力實踐「不藍不綠」政治行動的人民火大聯盟,也推出五位市議員候選人。不算競選經費,兩邊光選舉保證金就要投入各一百萬元,這次社運參政規模之大,著實讓外界吃了一驚。

外界質疑在社運長期低迷的清況下,這個參選計畫是否切合實際?但對於這兩個致力於政治改革的組織來說,這似乎是一次不能缺席的戰場。至少對於綠黨內部而言,這也是一次不得不的世代交替,原抱著每個選區都能推出一位候選人的宏大計畫,但人選難覓,早期學者型的環運大老已經逐漸退出,中生代環運工作者由於組織與生涯考量,多半不肯輕易上選舉火線,最後由中生代也是參選第二次的綠黨秘書長張宏林、發言人潘翰聲領軍,在選前幾個月,臨時徵召了三位超級新人,在資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勇於挑戰大選。許多人紛紛不解,為何要推出這麼多人?為什麼要找這些沒有太多組織經驗的年輕人?這是勇於創新、還是一種冒進?相較之下,火盟推出的都是從事社運有10年以上的資深工作者,不管在社會經驗還是運動積累上都讓人無話可說,然而資深運動者雖然在議題上著力甚深,但對參選的選區而言,跟綠黨新人一樣,對選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如果把選舉當作是一種組織過程,綠黨與火盟在這場參政嘗試上都算是順利拿到入場卷,只有幾位工作人員的綠黨光是組織起競選義工團隊,將五位候選人的保證金與競選經費募齊,就是一件大工程,本來以為湊不齊的保證金,在網路與媒體的宣傳下,一點一滴地捐進來了,這是比投票認同度還要高的支持,表示有一批支持者願意以實質支持給小黨一個機會,而且即使選上希望不大也願意支持,這樣的支持度不但在募款上,也開始在選票上看到端倪。火盟則是試圖以更紮實的組織戰,開展一場嶄新的政治實驗,雖然在台灣的主流選舉中,顯得有些曲高和寡,連泛社運圈的支持者都有點搞不太懂該如何幫忙,但是火盟提出的「互負責任、集體共決、履約保证」的關係,組織參政公民團,針對勞工、性工作、同志、原住民等議題,提出基進與多元的政治主張,讓人眼前一亮,不但讓原有議題群眾走向政治化,也吸引了許多基進青年的支持。

五都選舉結束了,社運界仍無人當選,甚至可以說離當選仍有一大段距離,除了在選票上的成果,選舉的方式與過程都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自我檢討,才能務實地邁向下一步的社運參政之路。以選票結果觀之,綠黨共推出五個候選人可拿回四人的保證金,政黨得票數有24,624票,潘翰聲與張宏林兩位在選區得票上升,又有三位超級新人開創選區新票源,已是綠黨選舉史上的一大突破了!但是這是不是就算是綠黨的勝利呢?相對的,火盟候選人得票率都沒有超過0.5%,是不是就代表選舉方式的失敗呢?

平心而論,對綠黨而言,潘翰聲與張宏林已在同選區參選兩次,知名度大為提升,得票數卻上升有限,進步太少,殊為可惜。綠黨近年來在媒體上曝光度大增,知名度跟他黨候選人比不遑多讓,但關鍵之處仍在於資源與人力不足,於一般的選舉跑場行程做得太少,雖努力經營普遍性的環保議題,選區內的人脈經營卻遠遠不夠,連綠黨自身都不諱言,沒有像傳統政黨的基層樁腳經營,靠的只有綠黨的形象以及空氣票。

這點從綠黨三位新人的亮眼表現就可以看出,宋佳倫在綠黨從未經營過的中正、萬華區有2215票(1.17%);而李盈萱在內湖、南港區有4939票( 2.24%);勇於跨越台北市的王鐘銘,在新北市淡海區甚至得到表現優異的 8321票( 7.50%),為綠黨開疆闢土,寫下紀錄。在選民面前可說是缺乏經營與知名度的候選人,僅靠選前的衝刺就可獲得高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民眾選黨勝過於選人,綠黨的招牌已經可以算是一個拿得出去的招牌,這是綠黨累積十多年的戰果,但儘管如此,這些年輕候選人在綠黨無實質資源下,靠自己人脈組織團隊,在網路上募到經費,也真是十分不易的成果。

今年社運參政雖然敗選,但仍有值得觀察與期待的潛力,綠黨在內湖、南港區與新北市淡海區的高票,與環團在當地經營反淡北快速道路以及反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是否有關聯?在這些地方開發案上旗幟鮮明的綠黨是否真的得到了環保票?新北市淡海區的攻城掠地表示城鄉差距不是問題,綠黨在都市邊緣的新移民區域也有優勢?火盟的得票率雖低,但細火慢熬的組織方式,若能長期經營,會培育出甚麼樣的組織實力?若時間充足,公民參政團成為助選的一股力量,選舉又會有甚麼樣的變化?這一切的答案,還待更細緻的調查與討論,而令人欣喜的是,社運參政不但是玩真的,而且正在前進的路上。

系列二 :社運監督主流政治

若五都選舉回歸到城市治理之層面,則面對伴隨都市化而來的各類環境問題以及城市在全球環境治理的角色日漸重要的兩大趨勢,主流政治又做了哪些回應?而作為運動組織又採用哪些策略使環境議題能置入選舉議程之中?

若就客觀而言,當你檢視五都市長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中,『綠色』、『低碳』、『生態』均見諸在選舉公報當中,以台中市長為例,蘇嘉全倡議『建制低碳、會呼吸的健康生活環境』,胡志強標榜『建立低碳城市,推廣綠能交通,發展綠色經濟』。而面對這類作文比賽的狀態時,運動組織可採取的策略有三:『檢驗環境爭議個案的程度與態度』、『整體環境政策的評比』、『爬疏候選人與污染者的裙帶關係』,方能提供其他公民較可信的訊息,提昇環境議題在政治選擇時之重要性。然於此次五都選舉過程中,僅見第一個策略的落實。

在『檢驗環境爭議個案的程度與態度』上面,地球公民基金會針對參與過「中油高雄煉油廠污染」與「台電大林燃煤電廠擴建」二案的議員候選人提出推薦名單,更詳列具體事蹟以資佐證。而新北市的護樹團體則提出「新北市首屆議員護樹投票指南」,針對議員候選人,加以推薦與反推薦。然除此兩組織性的行為外,則只見遲至選前一日,才由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資深主編電訪各地環保團體,彙整曾支持過地方環境議題的候選人,也因此亦弱化了環境議題在此次選戰中的角色。 而筆者亦須自我檢討的是,身為長期關注淡水河議題以及核能議題的團體,卻在此次選戰中,沒有將此兩議題置入政治議程中。面對郝龍斌研擬的『成立「淡水河管理局」,以五年五百億推動淡水河整治』,朱立倫劃出的『淡水河曼哈頓的大河城市』的願景,蔡英文倡議的『「共飲翡翠水計畫」,並統一新北與台北兩地的水價。加速污水下水道接管,積極改善淡水河的水質』等,雖然對於推動整治的方向基本上認同,但台北地區關注水資源的團體卻未能立基於多年來的經驗上,提出更細緻的回應與評析,而僅有獨木舟協會在河川管制下點出淡水河親水問題。

然相較於環境邊際效益較小的淡水河議題,核一與核二廠四座機組的延役問題,以及核四廠各項弊病,不僅攸關台北都會區的安全,更如同高雄五輕遷廠案一般,具有決定台灣未來發展途徑的外溢性效果,但卻未再此次選戰中獲得應有的重視。然而並非運動組織並非在此議題上毫無作為,在亞洲非核論壇舉辦之時,亦安排了與會代表拜會兩黨候選人的行程,而本會於諾努客行動後,亦於蔡英文赴貢寮之時,發放反核傳單以及當面詢問其對核四的態度。然結果卻是朱立倫拒絕非核亞洲論壇代表團的拜會,而蔡英文則把此議題推給民進黨的社發部。由此狀態可知,要逼迫候選人面對高度爭議性的環境議題,擁有具體組織性的能量極其關鍵。

在動保政策方面,相較於動物社會研究會藉由『同伴動物痛苦指數』,檢驗五都過往在流浪犬貓末端處理、源頭管理、動保行政等具體措施,進而提出基本動保政策態度的訴求。在幼托政策上,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亦提出五都幼托政策評比。然而在環境政策上,相關團體卻未能針對各個候選人提出更實質的評析。因此當媒體批評此次為沒有政見的選舉之時,環境運動組織卻未能系統性的針對各候選人政策白皮書提出的『落實碳排放零成長』(蔡英文)、『世界第一節能城市』(郝龍斌)『閒置農地化身小型電廠』(賴清德)等加以分析,不僅喪失了環境議題倡議的時機,更是有愧深化公民意識之職責。

而最後一項極其重要策略,既是針對各個候選人與重大污染性產業之間的裙帶關係加以分析。因為前述的態度與政見,均可能因為金錢與權力的流動,而有了變化。而台灣各領域的社會運動團體均深知此因素的影響,然卻未能有因應對策。然若以美國甫結束的期中大選為例,歐洲氣候行動網便針對主要位於歐洲碳排放大戶,如BP、BASF等,其於美國政治獻金的流動加以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政治獻金中有80%是流向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以及反對溫減相關法案的參議員候選人身上。而在此次五都選舉中,在私底下均流竄著『哪些候選人受到石化產業的支持,所以反對五輕遷廠』、『鋼鐵起家的大財團拱哪位候選人出來角逐市長』等耳語,卻因為缺乏具有確切的調查報告分析,而無法發揮制衡作用。而在當前政治獻金的規範下,此類調查極難進行,甚至可能會因某些制度性漏洞,使得調查結果可信度存疑,缺乏了制衡的利器。

喧囂的選舉已經落幕,民眾慶幸的不再聽見擾民的喇叭與鞭炮聲,而旗幟快速的拆卸,亦讓市容重現潔淨。但是,對市民主義難以抵禦的干擾才剛要展開,而分食你我荷包的骯髒戲碼,也不會因為有了『幸福時代』、『看見未來』、『城市光榮感』等願景後,自動消散。因此,運動組織亟須要厚植群眾實力,面對政治做有效監督,台灣公民社會若不開始著手進行此項工作,政治將永遠無法回歸常民手中,亦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改變或超越。

(本文原登載於台灣立報「環境前線」專欄)

崔愫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時期加入輔大黑水溝社,參與學生運動,跨校共組學生環保工作隊進行訪調,立志投入環境運動 ,2004年以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獲第27屆金穗獎最佳紀錄DV,入選國內外影展。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二十年,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召集人。

趙家緯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