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們實在不能再忍下去了

2011/01/06

2011-01-06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中華民國100年元旦剛過,政府為了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已正式展開一連串的慶祝與紀念活動。馬總統在文告中宣示四項期許,「百年樹人、百年生機、百年公義、百年和平」,並具體勾勒「黃金十年」的藍圖,做為奠定下個百年基業的起始。既然是期許就表示目前仍有欠缺或不足。馬總統在社會公義方面提到了司法的賡續改革與推動長期照護制度等,然卻唯獨遺漏了在貧富差距問題上扮演關鍵角色的賦稅改革。這個前陣子才被信誓旦旦的宣稱「絕不缺席」的改革,卻全然未在百年文告中出現,令人感到遺憾。

 或許馬總統認為其一上任便成立了「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對稅制進行檢討並提出改革建議,故已無須再強調此一改革的必要。但是,馬總統錯了。如果花了一年半時間的賦改會成效卓著的話,那麼,當主計處公布我們所得分配惡化的時候,社會大眾就不會將心中的憤懣全數發洩在稅制的不公上;如果花了一年半時間的賦改會的確是玩真的話,那麼,當房地產投機盛行價格狂飆的時候,社會大眾就不會將所有的責任怪罪在稅制的不義上。

 這些社會壓力終究逼使得馬總統不得不對社會的不公不義宣戰,而當他說出「縮減貧富差距擴大,租稅改革絕不缺席」的時候,他的心中應該已經認知到賦改會的失敗結局,而他的話中更已然告訴民眾賦改會對社會公義乃繳了一張白卷。

 回顧賦改會的歷史,從一開始組織架構與運作方式的偏頗設計,到適逢全球金融海嘯的威脅與衝擊,內外二因素交相不利於稅改工作的推展。其間不但民間稅改團體與部分委員退出委員會表示抗議,更由於行政院的干預斧鑿痕跡過深,還引發社會輿論諸多質疑與抨擊。綜觀賦改會的建議中,被府院黨接受且全力推動的改革項目主要有三,其一為調降營所稅稅率(從25%至17%),雖然配合取消促產條例的減免稅,但後者緩慢的稅收增加效果遠抵不過前者即時造成的稅收損失;其次為調降遺贈稅稅率(從50%至10%),這項對富有者的大幅減稅,導致社會財富分配差距的擴大;其三則為調降綜所稅最低三級距稅率及提高標準與薪資等扣除額,此一作法只是為了安撫中低收入者對有錢人享受遺贈稅減免所產生的不滿,藉以消弭遺贈稅調降的阻力。這些改革措施都有一共同的特色,那即是減稅,無怪乎輿論謔稱「賦改會」為「稅減會」,而這也是民眾對稅改一直無法建立信心的主因。

 其實,賦改會第一個提送給行政院的稅改建議乃是取消軍教免稅案,行政院雖然也順利通過而將之送到立法院審議,但迄今卻仍未實現。日前,立法院財政改革委員會要求財政部、國防部與教育部就取消軍教免稅案進行專案報告,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在野黨有意對執政黨施加壓力,希望逼使此案浮上政治角力的抬面,但執政黨卻不斷刻意的迴避與延宕。在國民黨席次占絕對優勢下,想要這個會期通過此案似乎已無可能。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是賦改會的建議,為什麼府院黨不能像前述減稅案同心協力推動改革?

 取消軍教免稅已是一項陳年的改革議題。任何一個政黨在野時都會以之做為抨擊執政黨的武器,而執政黨則多半採取轉攻為守的態度,極力閃躲碰觸此一敏感問題。民進黨執政時期總算找到了一個妥協的方案,亦即所謂「課多少補多少」的配套改革,讓軍教課稅者所繳的稅全數回饋至軍教身上。國民黨重新執政後,賦改會承接原來的方案構想,蕭規曹隨的將之提送給行政院。其實,立法院早在去(99)年5月10日就已通過了該案的初審,如果國民黨的府院黨能夠貫徹改革的理想與決心,這項劃時代的稅改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希望。問題是這項改革的理想與決心應該來自於那裡?無疑的,當然是馬總統囉。

 我們知道軍教免稅問題涉及複雜的歷史因素,更涉及敏感的政治算計,但無論如何,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當為一切改革的最終目標與價值。經過幾十年的討論與爭辯,如今即使是軍教人員本身亦大都了解箇中道理而願意接受公平的課稅。更何況,目前的方案並沒有傷害到軍教人員的整體利益,所有課之於軍教人員的稅收全數回饋在其身上,或用於改善其工作環境與條件,或用於維持其稅前與稅後所得的相同。如此做法,相信連軍教人員本身亦「不好意思」再提出任何反對意見。遺憾的是,朝野政治人物卻還是喜歡拿它當做是一個炒作工具,圖謀選舉或政治交換的利益。

 我們欣見馬總統在文告中關切台灣未來的社會公義,但從賦改會的失敗經驗與教訓,馬總統應該深切的警惕與反省。租稅公平乃是社會公義最起碼的標準,馬總統心中愈沒有選票的顧忌,才愈能夠展現出大格局的改革力道,為全民福祉謀利。我們認為,只要馬總統宣示決心與魄力,府院黨就能同步一致完成這項歷史任務。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我們不能再忍下去了。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