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的下一個十年更需要你的參與

2011/01/31
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理事

今年一月維基百科創立滿十週年,而昨天(1月30日)台灣維基冬季聚會在嘉義舉辦,維基人從全台各地來到諸羅城參加。在這看似熱鬧的一刻,我們卻不能不對維基百科接下來的十年表達一些擔憂與期待。

儘管維基百科已經成為網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是不管從全球維基各版本來說,還是單單只看中文維基百科,貢獻一己之力參與編輯的人卻正在減少。維基百科英語貢獻者數量在2007年3月達到巔峰後,到2010年降低了三分之一,而台灣維基社群的活躍度也從2007年一路下滑。(可喜的是,從2010年夏季聚會重新舉辦以來,維基社群稍有復甦跡象。)

維基百科在十年前登場的時候,或者2004年在台灣逐漸被注意到的時候,都是以「人人可編輯」作為最強烈、最主要的印象所在。有的人質疑完全開放供人編輯所產生的內容是否可以信任,甚至以廁所的馬桶墊來比喻,也有人高舉知識解放的革命旗幟,盛讚維基百科的公眾參與精神。無論正面負面,都是繞著這個概念打轉。然而,時至今日,維基百科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一個方便免費、隨時可及、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人人可編輯這句口號逐漸渺遠。

傳統的百科全書由專家學者撰寫,再由出版單位定期更新再版。與此不同,維基百科擁有一套隨時更新的內容,不管是新條目的創建、舊版本的補遺、與時俱進的資訊添加,或者是對惡意破壞的修正,都由參與者隨時進行。可以說,維基人,就是維基百科內容可信度的根基。越多人的參與,就能維持越穩定的內容管理。

因此,在維基百科的第二個十年中,在條目內容越來越多、被閱讀和被參考得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如何讓更多維基人加入到編輯行列,是很關鍵的任務。

而究竟誰是維基人呢?其實,只要打開維基百科,看到一個別字,甚至發現一個標點符號擺錯了,隨手一改,你就是維基人。下次到維基百科查資料的時候,別忘了多注意一下邊欄的社群相關連結和界面上的編輯按鈕。人人可用的維基百科,需要人人來貢獻。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