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八十六歲活古蹟 建啤依舊釀酒香

2005/03/11

  有別於印象中人去樓空,僅供憑弔過往的「古蹟」,台灣第一座啤酒工廠:建國啤酒廠,在聳立86年之後依舊健在。直到今天,大台北地區啤酒消費者口中啜飲的啤酒,都仍出自於建國啤酒廠的巧手。伴隨著建啤一路走來的,生活、勞動在其中的一代代啤酒工人,則是支持著建啤運轉如新,不曾缺席的主角。

  正是看見這群古蹟建物文化空間裡的人們,催生了「《釀造》──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建國啤酒廠產業工會、社運團體苦勞網,以及一群專業攝影工作者與研究生,在進行長達一年的員工訪談與攝影工作後,攝影展策展小組採用有別於傳統攝影展的型式,以多媒體豐富的影像與聲音,將建國啤酒廠與員工們驕傲且自信的身影,獻給所有認識與不認識他們的大眾。

  影像展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依序為〈風光〉:老照片展;〈容顏〉:勞動身影;〈顯影〉:DV錄像。最特別的是,這些作品都置放在泛著銅黃光澤的糖化釜裡,參觀者在欣賞攝影作品的過程中,除了得到視覺的滿足,同時也能以雙手跟早已被國外各啤酒文化園區視為珍寶的天鵝型銅製糖化釜,做最近距離的接觸。

  除了攝影作品,主辦單位也舉辦了兩場座談會,分別以「鏡頭下的勞動圖像」、「非私有化視野:菸酒產業新圖像的探索」為題,深化、豐富這次影像展的內容。

  長期投入保存建啤工作的建國啤酒廠產業工會常務理事趙銘圓說:「建國啤酒廠在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丘如華(原樂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中原大學教授喻肇青老師及許許多多有志之士共同的推動下,加上建國啤酒廠員工的自覺,才能獲得 阿扁總統、行政院、立法院及台北市政府『活化保存』之結果和規劃為啤酒文化園區。

  但要如何落實和保有這份成果,是有待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推動、監督才有可能實現,而此次的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正是跨出落實啤酒文化園區的第一步。」

  勞動者,溫潤了冰冷的建物,更是產業文化積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質素。攝影者鍾宜杰談到自己的參與過程:「我從一開始就深怕拍攝過程陷入一種『非勞動階級觀看勞動階層與詮釋勞動階層』的危險,因此在無法讓工人自我詮釋的情況下,我們謹慎地挑選了攝影團隊,期望參與攝影者能在短時間內盡量貼近工人的心、觀看工人的影、進而記錄下來。」

  多年前的關廠事件,曾讓建啤歷經了最漫長的半年停擺,員工的堅持與工運團體的相挺,無疑是建啤能保存至今的關鍵,苦勞網秘書長孫窮理表示:「建啤員工不僅勇敢地捍衛自己的工作權,也為台灣啤酒產業文化,保存了最重要的血脈。」建啤「失而復得」的經驗,無疑是台灣工運,一個寶貴的禮物。

  在各界來賓陸續蒞臨、致詞後,大家共同祈願規劃已久的「啤酒文化園區」能早日實現,賦予建國啤酒廠這個老寶貝新生的機會,繼續書寫「台灣第一」的啤酒文化史。

《釀造》──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展期為3/12-20,每日10:00至17:00,地點在建國啤酒廠(台北市八德路二段85號,光華商場附近)。

座談會簡介

【座談會】鏡頭下的勞動圖像 3月12日(星期六)14:00

主持人: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

鍾宜杰(攝影工作者)

謝三泰(攝影工作者)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講師)

陳偉(歐洲傳播學院傳播媒體藝術所博士生)

【座談會】非私有化視野:菸酒產業新圖像的探索 3月19日(星期六)10:00

主持人:孫窮理(苦勞網秘書長)

與談人:

鍾秀梅(澳洲雪梨大學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趙銘圓(建國啤酒廠產業工會常務理事)

謝史風(菸酒工聯常務理事)

賴澤君(台灣酺社研究召集人)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