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 愛爾蘭歷史性大選日前塵埃落定,由原反對黨聯合愛爾蘭黨(Fine Gael)取得勝利,其黨魁肯尼(Enda Kenny)準備執政。
他在競選期間曾提出要終止蓋爾克語(Gaelic)為學校必修語言的地位,聯合愛爾蘭黨確定執政後,各界紛紛擔心愛爾蘭本土語言的未來。
■聯合愛爾蘭黨黨魁肯尼(圖中)於今年2月26日在愛爾蘭都柏林向支持者致詞。(圖文/路透)
根據《全球郵報》報導,語言可能會撕裂整個國家,只要看看加拿大和比利時的例子即可。
當肯尼質疑愛爾蘭語在一般學校中的角色時,無疑地立即激起各界對此議題的熱烈關注。肯尼的競選政見之一就是讓各級學校將愛爾蘭語列為選修而非必修,這讓獨尊愛爾蘭語的少數族群感到警覺。
大選期間就有愛爾蘭語支持人士前往愛爾蘭國會大樓前抗議;數百名學生上演默劇抗議聯合愛爾蘭黨意欲終止必修愛爾蘭語,許多參與抗議學生嘴上貼了醒目的紅膠帶,顯示他們對肯尼這項提議對於蓋爾克語這種古老語言的影響。
然而,肯尼競選時所提出的這項政見卻贏得數以千計愛爾蘭人民的心,他們在求學期間都曾被迫學習這種困難的語言,對此相當憎恨;他們覺得愛爾蘭語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或職業生涯沒有任何幫助。
強制學習 引來更大反彈
愛爾蘭語,或稱蓋爾克語,是克爾特語(Celtic)的一支,最早可溯源自西元6世紀。蓋爾克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第一個官方語言,在19世紀前普遍流傳。然而,今日愛爾蘭超過6百萬人口中,只有35萬人仍以蓋爾克語溝通。
目前僅有愛爾蘭西、南方,被稱為愛爾蘭語區中特定社區(Gaeltachts)居民會在日常生活使用蓋爾克語。這些社區多半貧窮,人口不斷外移,且孤立於城市的其他社群。全國路標和政府文件仍以愛爾蘭語和英語雙語書寫,但是廣告招牌卻常忽略蓋爾克語。
反觀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嚴格的法律規定在任何實際應用面上都需英法語並行。
根據2002 年一份名為《必修愛爾蘭語:愛爾蘭的語言與教育》(Compulsory Irish – Language and Education in Ireland)研究的作者凱利(Adrian Kelly)指出,1921年愛爾蘭獨立之後,政府陸續推動愛爾蘭語復興運動。他在書中指出政府過度強調愛爾蘭語造成了學術和教育的浪費,因為愛爾蘭語的學習過度繁重,削弱了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
在愛爾蘭國內,或海外學者間,都有人反對凱利的看法。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韋柏德(Jocelyn Wyburd)便是其中一例。他的主要研究是英格蘭語言學習的衰退。他說,學生可以靠自己選擇,因為他們可以把愛爾蘭語列為選修,然後眼睜睜看著這種語言衰亡。
英語成愛爾蘭通用語言
愛爾蘭語復興運動之所以會失敗,部分原因在於傳統上強調愛爾蘭語是一種文化遺產,而非有機的生命體。英語才是這個國家的通用語,所有日報都是以英文出版,當然大多數報紙中都有愛爾蘭語專欄。目前只有一份線上愛爾蘭語日報,名為《Nuacht24》。
愛爾蘭人熱烈觀賞在當地看得到的英國電視節目和體育賽事;而看電影的首選也是美國或英國片。
另一個讓人民對於強制必修愛爾蘭語感到反感的原因在於,好幾個世紀以來,愛爾蘭人傾向移民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和加拿大。
愛爾蘭語被認為是只限於廚房用的語言,而英語則被視為闖蕩世界的語言。
弔詭的是,肯尼本人能說上一口流利的蓋爾克語,而愛爾蘭的外交使節、公務員和軍官也是;愛爾蘭軍官更會在出聯合國任務時,使用愛爾蘭語進行秘密通訊。
肯尼認為,如果不強迫高中學生學習這項語言,把它列為選修科目會更好。
過去20年來,愛爾蘭境內成立了許多由志願團體所經營的私立學校(voluntary school),這些學校以愛爾蘭語為工作語言。這些學校的學術成就一般來說比公立學校來得高,全愛爾蘭共有211所這類的中小學,擁有4千名學生,越來越多人想進入這類學校就讀。
大選期間,3名主要黨派的候選人所進行的首場電視辯論以愛爾蘭語進行,由愛爾蘭語電視台TG4所轉播,播出時電視台已加上英語字幕。在辯論中,共和黨(Fianna Fail)黨魁馬丁(Michael Martin)對肯尼提出的政見大肆抨擊,認為這聽起來就是為愛爾蘭語敲起了喪鐘。
不過,強制學生必修愛爾蘭語的確讓許多人感到憤怒,認為這只是在浪費時間。
本土語支持者逐年減少
《愛爾蘭時報》上刊出了一篇嘉拉查爾(Anna Ni Ghallachair)抨擊肯尼政見的文章,引來不少負面留言。一名署名為拜恩斯(Gary J Byrnes)的讀者寫道,那些抱怨肯尼提議抱怨的最大聲的人就只有「那些可以因為愛爾蘭語而帶來利益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拿著政府編排的講義,強迫那些對愛爾蘭語一點也不感興趣的人學習的那群。」與拜恩斯持相同意見的人所在多有。
主要落在凱里郡(Kerry)、蓋樂威郡(Galway)和多尼葛爾郡(Donegal)等地的愛爾蘭語地區每年接受政府補助推動愛爾蘭語教學,仰賴這些地區每年大批學生維繫愛爾蘭語教學。
至於在首都都柏林的愛爾蘭語狂熱支持者已越來越少了,這從一個廣為流傳的軼事中可見一斑。
故事是一名年輕的中國移民為了要在愛爾蘭居住,事先在網路上學習了愛爾蘭語。結果,在都柏林的一間酒吧裡,這名中國移民以流利的蓋爾克語向酒保要求一品脫健力士啤酒。酒保說:「很抱歉,我聽不懂!」
「我聽得懂他要什麼,」吧台旁的一名老人插嘴說道:「他要一品脫健力士啤酒。」酒保說道:「真是了不起耶,米克,我都不知道你聽得懂中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