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Talk Show】
高科技過勞死、產業鏈剝削與企業社會責任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孫窮理

Watch live video from coolloud2010 on Justin.tv 請支持苦勞網:信用卡、郵局定額捐款授權書信用卡單筆捐款授權書

過勞死認定困難及濫用條款

工傷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勞委會的過勞的認定基準,因職場因素、工時、壓力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惡化的狀況,就被認為是過勞或過勞死。此外,長期累積的壓力、長期超時工作,造成人體無法正常新陳代謝,也是被判定為過勞死的標準。而這幾年運動著重在勞動條件惡化的問題,像是過長的工時、工作量過重以及不當的管理手段等情形。

勞基法84條之1,被認為是將保障工時規定架空的濫用條款,劉念雲表示,去年南亞科工程師徐紹斌因過勞死亡,當他的家人要去申請勞動檢查時,公司就以84條之1中的「責任制」為由卸責。劉念雲說,所謂的責任制,應是經由勞資雙方協商同意才可執行,但在勞動現場裡頭,勞工與雇主的權力關係並不對等,勞工沒有跟雇主爭取權益的空間。劉念雲批評,勞基法84條之1根本脫離勞動現實,無法保障勞工,責任制在勞動現場裡,其實是一種迫害。

勞委會將針對「超時加班致過勞死」立法,課以雇主刑事重罰,六大工商團體則聯合發表聲明反對這項立法。對此,劉念雲認為,只要發現雇主讓員工超時工作,導致過勞現象,就要課以刑責。然而,政府卻長期漠視過勞的狀況,直到最近媒體傳出一連串過勞案例,才對過勞認定基準進行微調放寬。劉念雲指出,微調對勞工並無直接幫助,重點不在認定標準的微調,而是在如何「預防」。

高科技勞工的工作狀態

高科技產業過勞的情況,Mac Today主編董福興表示,其實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並不如外表那樣光鮮亮麗。從半導體晶圓產業來看,裡頭的員工雖多數頂著工程師的頭銜,其實只是在無塵室中不斷製造晶圓。不管是晶圓廠或生產線上,都需要24小時不停運轉,工時便相對拉長。

董福興也表明,台灣的半導體看起來產值很大,但台灣高科技產業並未掌握關鍵技術。他舉例,在日本生產的數位相機背照式CMOS以及東芝製造的iPad記憶體,正是因為日本擁有技術,利潤較高,所以日本不像台灣的代工廠必須不停生產、以量取勝。台灣廠商若要創造高利潤,就得壓縮人力成本,所以容易造成高科技過勞現象。

產業鍊勞動強度較高的地方

董福興指出,台灣的品牌,大部分都是代工起家,商業策略是用機海戰術,來刺激消費,以量取勝,但這種策略是不太正確的。以Apple為例,一年只推出一支iphone,一年只做一支手機的研發,這種方式比較不會把人的勞動條件壓到極限值;台灣的狀況則不然,如果一年要推出10款手機,由5個團隊來做,等於是6個月要完成一支手機的研發,他們的工程師,工作負荷量一定是比較大的。

高科技產業變成過勞死壓力的壓力鍋

工傷協會劉念雲表示,他們比較少接到代工廠作業員、工程師的投訴,他認為,或許與高科技產業薪資較高有關係。而高科技產業員工並不是不知道自己可能有過勞的狀況,但他們卻離不開這種位置,他也對過勞受害者運動感到悲觀。

另外,他指出,過勞死受害者運動的策略,應該走向「預防」,而不是等過勞的情形發生,再找醫師,或甚至死亡,都是沒有用的。

對品牌商施壓所遇到的問題及策略

在打品牌商的行動中,比較困難的地方在於,沒有辦法有效地將企業社會倫理的觀念傳達給群眾,而群眾對產業鍊的認識也還不夠。

董福興認為,對品牌商施壓,儘管下游商害怕抽單,但在寡占的結構下,訂單只是移來移去,訂單並沒有減少;此外,品牌商在媒體公關的部份做得相當好,媒體普遍呈現「報喜不報憂」的狀態;而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在意的是產品。他指出,做運動的人都會有比較深的論述,但消費者普遍聽不進去。

產業鏈 整體產業鏈

研發組裝練 研發組裝練

智慧型手機獲利比率 智慧型手機獲利比率

研發組裝練 研發組裝練

零組件生產鏈 零組件生產鏈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