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公司有善意的回應,所以我在此,宣佈活動解散!」中華民國全國航空業總工會理事長、華航工會理事長李昭平,放下手上的麥克風,陪同一旁的華航公司總經理魏幸雄步下舞台。在場的數百名華航員工,有人不解、有人驚訝:「怎麼就結束了?」但身為華航成立46年來首次勞工抗爭的一員,大家對於有這樣的成果,還是難掩喜色。
這場台灣史上第一次的空服員抗爭,主要肇因於空服員長期超時工作,資方更拒發加班費,不僅已成為「變相減薪」,更讓空服員身心俱疲。再加上日前持有華航七成股權的航發會,質押華航股票挹注台灣高鐵45 億,讓華航頓時陷於經營權易手的危機之中,因此工會要求將釋股後的員工保障條款,納入該公司的團體協約,並要求航發會撤回高鐵投資。
經過一個上午的協商後,李昭平表示,公司方面已允諾空服員的工時將比照飛行員的飛時上限,並且不會再縮減各航班的空服員人數。此外,資方亦表示同時簽訂新的團體協約,但在釋股後是否承諾不裁員、不減薪,雙方仍有差距。要求航發會撤資的部分,華航表示無權決定。「這只是第一步,我們還會持續監督,」李昭平強調,「今天不是罷工,只是提出訴求,倘若公司方面不具體落實承諾,後面還有更大的行動。」
由於今 (11/4)天上街抗爭多屬華航空服員,因此也被媒體喻為「最美麗的抗爭」,然而美麗的背後卻是一段段被壓搾的經驗。一位在華航工作9年的空服員就表示,在1998年大園空難之後,公司就以「共體時艱」凍結調薪以及停發年終獎金,「但大家都覺得為了公司,也就算了。」只是從5年前開始,公司又實施乘客未滿 8成,空服員「減員」1人的政策,並在近幾年陸續「減員」,原本從11月開始又將再減1人。「從我進公司到現在,每班飛機足足減了3個人!」她說:「公司一定是覺得我們太好壓搾了。」
對照華航已繳納超時工作或未給加班費的罰單罰款八萬七千元,華航去年的稅後淨利高達41億餘元。這種建立在超時、不合法之上的盈餘,成為員工長期以來被剝削感的來源,直到航發會鉅額挹注華航將來的競爭對手──高鐵,才讓空服員長期的憤怒傾巢而出。
李昭平對於在場傾訴不滿的空服員,顯得相當肯定:「7年來,工會跟資方協商52次,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有結果。這一次就是空服員自己要走出來的,唯有團結走出來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