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紀強震 省思之3-台灣核電廠 防天災也要防人禍

2011/04/04

* 2011-04-04 * 工商時報 * 【崔慈悌】

 從金山石門核一廠往外望去,遠方就是廣闊的碧海藍天,這樣優美的景致,在日本發生強震引發海嘯後,卻讓人不禁聯想到引發核災危機的福島核電廠,同樣的機組、同樣的靠近大海,台灣的核能,安全嗎?

 福島核災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台電副總徐懷瓊指出,日本強震時福島測得的震度為6級,並未對核電廠造成損害,但隨後而來的14公尺海嘯沖毀冷卻系統的備用發電機,急停後的反應爐無法冷卻,導致隨後一連串的災變。

 福島核電廠當初設計時並未將海嘯的因素納入,以致躲得過地震卻躲不過海嘯,台灣有多處斷層,地震頻仍,南部又有馬里亞納海溝可能因地震產生海嘯。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有14座核電廠位處高活動斷層地震帶,全集中在日本及台灣,台灣4個核電廠都名列其中,日本無能倖免,台灣又能躲得過嗎?

 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施信民認為,台灣核電廠與福島一樣,並未充份考慮到海嘯因素,防海嘯設計明顯不足。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也表示,核一廠是1970年核准興建,核二和核三廠分別是1974和1978興建,耐震設計較低,九二一大地震後,新的建築法規定甲區防震係數為0.33G,核一廠0.3G的抗震係數,比現行法規所定的新建築防震係數還低。

 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榮根指出,台灣核一、核二廠之間有一條山腳斷層,核三廠離恆春斷層也不到2公里,這兩個斷層過去只被認定是疑似活斷層,但去年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確認為活斷層。

 顯然大家擔心的都是地震、海嘯,以及伴隨地震而來的土壤液化等危機,如果福島面臨的狀況搬到台灣來,這四座核電廠又會如何?

 台電核能發電處副處長李文華指出,雖然核一廠防震基準值為0.3G、核二、三、四廠均為0.4G,但因為蓋在岩盤上,實際防震係數分別可提高到0.47G、0.78G及0.53G,符合新建築法規要求,可耐震7級以上地震,福島6級震度不致損害機組。

 在海嘯方面,核一廠、核二廠及核三廠離海平面高度都分別有12公尺、12公尺及15公尺,不像福島核電廠只在海平面5公尺處,以福島海嘯高度來看,核三廠躲得過衝擊,核一、核二廠處於不易產生大海嘯的北部,也不致受創。

 即使因為更大天災,發生與福島核電廠同樣狀況,李文華表示,台灣四座核電廠都有自動急停裝置,在地震達到電廠防震係數一半時,控制棒會自動插入讓反應爐暫停運轉,以核一廠為例,可以耐到7級以上,但在5級時就會急停,以防機組受損。

 福島核電廠也有急停裝置,只是外部電源受損無法及時冷卻,因此並未產生核爆而是外洩輻射量較低的氫爆。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指出,台灣核電廠電源的設計比福島要好,以最早的核一來看,就比福島多出一部柴油發電機和汽渦輪發電機,核三廠還有建在35米高度的汽渦輪發電機,緊急時可以隨時派上用場。

 在冷卻系統方面,清大教授李敏表示,此次福島核電廠在緊急時必須注入海水降溫,但核一、二、三在山上就設有大型生水池,即使沒有電力,也可靠重力傾注而下進行冷卻,這是福島所沒有的。

 從數據的沙盤推演來看,台灣的核能安全似乎可以躲得過類似福島的天災,不過從核一到核三廠,都是30、40年前的設計,近年來全球與台灣地質、地形和氣候上都有變化,加上機組老舊,使當年的估測可能失準。

 雖然原能會要求台電依據最新公布的活動斷層等資料,針對核電廠周圍陸域及海域進行地質及地震活動再確認,以檢討需要補強的部分,但台電預計明(101)年8月才會完成補充地質調查,102年8月完成耐震餘裕度檢討,何時能真正落實執行還不確定。

 比起硬體上的改善工程,台灣核電廠其實更讓人擔心的是人為疏失的「人禍」。核二廠82年在大修作業時嚴重違反工作規定,導致工作人員輻射超標;即使日本核災人心惶惶,前幾天核三廠才發生維修工人錯動蒸氣噴發閥門,遭嚴重燙傷意外;台電帶媒體參觀核一廠,發現防水閘門未隨時處於防海嘯的關閉狀態。

 民進黨團幹事長高志鵬指出,據統計,核電一、二、三廠在民國98年到100年間,一共發生11件設施違規事件,未運轉的核四廠也有高達18件。

 雖然這些事件都與機組運轉以及輻射外洩無關,不過重大災害通常都發生的太過突然,以致微小的疏失就可能釀成大禍。台灣最近一次的大地震已是10年前,海嘯災情更是沒聽過,以致多數人都喪失警戒。台電能否有更嚴謹的管理,原能會是否做最嚴格的督導,危機發生時民眾能否隨時應變,都是台灣核能安全首要面對的課題。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