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陳添枝】
2011.04.08 02:59 am
國光石化開發案近來再度引起熱烈討論,在野黨拋出國光石化應移到中東地區興建的主張,馬英九總統日前親自前往彰化大城濕地瞭解當地生態環境後,傳出政府有意考慮讓國光石化案移往海外。
國光石化案的爭議,主要來自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激烈交鋒,面對總投資金額高達6,000億元的國光石化計畫,我們應該如何持平、理性看待,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案消弭爭端,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從產業發展的觀點來看,石化產業為目前台灣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石化業的產業特性為上中下游相互聯結,台灣的石化業優勢位於產業鏈上游,若停止推動國光石化興建,恐怕將不利下游石化產業發展,甚至引發整體產業出走和大量失業問題。
在產業結構方面,目前國內的石化產業主要由中油和台塑兩大體系分庭抗禮,台塑已完成產業鏈整合,中油則想藉由國光石化案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以與台塑競爭,因此,若國光石化計畫最後停擺,屆時將使台塑一家獨大,相信這並非國人所樂見。
國光石化案的存廢,政府應從石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未來遠景和環境可承受壓力等面向進行專業評估,而非落入國光石化「蓋或不蓋」的個案討論、口水戰,否則問題將會失焦。也就是說,政府應對石化業的規模作「總量管制」,在「量」不變的前提下,思考如何調整石化業的發展方向,減少對環境生態衝擊。
例如,政府應鼓勵石化產業「汰舊換新」,將老舊的石化廠或技術淘汰,以低耗能、新設備的石化廠替代;此外,台灣並非要成為全球最大的石化生產基地,因此,未來擴建新廠時,應對產品內容有所取捨或改變,選擇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石化產品進行生產。
國光石化案究竟應不應該移往海外建廠,從環境觀點來看,其實答案相當簡單,無論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或環境汙染,均屬於全球問題,並非移到其他國家興建就可以解決。
所有產業都會產生汙染問題,只是影響程度和面向有所不同,要解決國光石化對於生態環境的衝擊,不是將其「 歸零」,而是應設法將衝擊降到最低,才能求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台灣面臨環境問題,往往容易將其泛政治化,淪為選舉考量,目前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國光石化案的環評審查,呼籲在野黨或執政者都應尊重環評程序,給予環評委員一個理性、專業的空間進行討論和處理,不應企圖以政治力量影響環評結果,執政者應待環評程序結束後,再進行是否繼續推動國光石化案的政治決策。
國光石化案爭議多年,不管是設廠位置、用水問題或環境影響等,都仍有討論空間,以選出一個最好的據點,但石化產業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或提供穩定就業機會等貢獻,早已難以捨棄,甚至成為台灣的產業命脈。
發展石化產業,雖有環境汙染、耗水、用電量多等問題,但其同時也是高技術涵量的產業。筆者認為,國光石化對於國內石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正面效益,政府應該要歡迎,國光石化不應移到海外建廠,應留在國內繼續推動,並從生態環境可容忍程度等全盤考量,才能找出答案作妥善安排。
(本文是由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口述、記者楊毅採訪整理)
【2011/04/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