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珊的蹤影依然渺茫,但在小布希「主要戰爭都已結束」的宣稱下,美伊戰爭似乎也告一段落,在之前我們曾經刊登過,娜歐米˙克蘭在衛報發表的「先轟炸,再做生意──在伊拉克進行中的計劃是搶劫而非重建」一文中,已經清楚指出,伊拉克的重建,為一場「獨裁的私有化」過程,在這篇文章裡,克蘭指出「『自由伊拉克(free Iraq)』將是全世界被賣得最清潔溜溜的國家。」
事實上,在大規模的轟炸、屠殺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像獵食動物屍體的禿鷹和土狼一樣的跨國企業,這些把「私有化」當咒語來念的傢伙,其實不折不扣是躲在政權的羽翼下,在全世界予取予求的一群,我們就來看看政商大巨獸—貝泰公司的例子(Bechtel)。
工業巨獸貝泰公司
全球連線的反戰運動中,位於舊金山的貝泰公司總部前一直集聚著大批抗議者,這個在第三世界國家惡名昭彰的公司,因為晚近因美國攻打伊拉克跳出來承攬戰後的重建,才在美國本土遭到強大的抗議。在美國各個龐大而政商關係綿密的跨國企業中,貝泰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建設公司,其業務範圍包含了水庫、電廠、油田、油管、防污……等等大型公共建設,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來說,它的進入,代表著政府正在經濟發展,讓民眾具體看到現代化的種種標誌,更有美國提供的秘密貸款及武器,於是貝泰公司雖然經營範圍廣泛而跨越所有部門,並因為美國全球勢力的擴張而影響到全世界,但卻一直被世界各國政府隱形起來,直到各個第三世界國家爆發一次又一次的抗議,直到全球社會運動把一次又一次的抗議串起來。
而台灣,其實也可以找到位於敦化南路的台灣貝泰公司和全世界社會運動的串接點。
就如同其它的跨國公司,貝泰公司從成立開始就必須在全世界尋找市場,而市場這個貌似中立並且隱含著「經濟不應受到政治干預」的假命題,不過是讓貝泰這樣的公司,在各個國家進行台面下交易的護身符。根據美國「政策研究協會」(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在今年3月底最新出爐的研究報告「Crude Vision」,198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美國必須支持海珊政府打敗伊朗的柯梅尼政權,以及伊拉克所蘊含的豐富石油,加上貝泰公司對美國和伊拉克政府進行種種遊說和賄賂(在美國叫政治獻金)的工作,這使得兩國政府認為貝泰公司在伊拉克投資一條由幼發拉底河到約旦亞喀巴灣的油管是個增進兩國關係的喜事,為美伊兩國已然綿密的政軍經關係再添一筆佳話。當時貝泰公司此計畫的執行者就說這個過程複雜和深入到「我根本無法完整述說貝泰公司如何影響美國政府所有階層去支持這個計畫」。
大規模毀滅性化學武器的推手
而當美國以正義為名,大力抨擊海珊政權在1980年代總共投擲了13000顆化學炸彈虐殺伊朗和反對海珊的伊拉克人民,但殘酷的事實是,在1983年10月21日伊拉克在伊朗投擲第一枚化學武器開始到1988年,知之甚詳的美國從來沒有任何譴責之聲,並且雷根政府仍在1983年11月3日派遣民間特使,到伊拉克探討油管合作事宜,而當時的特使,就是現在的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這件事情是當時曾任貝泰公司執行長的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Schultz)居中簽線,舒茲並且在倫斯斐於12月抵達巴格達前先和貝泰公司的高層商討相關事宜。倫斯斐抵達巴格達後,和海珊及其屬下交談甚歡,並且具體討論避免以色列及伊朗攻擊的油管安全出海口。在當時的討論和日後的報告,一個字都沒有提到才在1個多月前所發生慘絕人寰的化學武器攻擊,倫斯斐的報告只一直強調,「我注意到伊拉克石油的出口非常重要」。
而在倫斯斐的任務完成後,伊拉克石油出口的「重要」性傳回美國各個政府部門,美國輸出入銀行開始對伊拉克貸款,隸屬於美國政府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OPIC,現在OPIC的副總經理Ross J. Connelly就是貝泰子公司貝泰能源資源公司的前執行長)對貝泰公司的伊拉克油管計畫辦理保險及擔保。
更必須譴責的是,根據德國報紙Die Tageszeitung記者Andreas Zumach揭露,在1980年代包括貝泰、惠普(HP)等等24個美國公司,在美國能源部、國防部、商業部、農業部的政策掩護下,提供伊拉克武器的原料、設備、實驗室,尤其是現在作為進攻伊拉克正當性的大規模毀滅性化學武器。
我們看到布希總統在今年三月間於葡萄牙亞述爾群島和英、西等國召開的高峰會後以無比感性、悲憤地語調談到,「伊拉克就在15年前的今天,海珊下令以化學武器攻擊伊拉克境內的哈拉普加村,一個簡單的命令,就毫不留情地殺害了數以千計的民眾和孩童」。回顧歷史,當時的屠夫除了海珊之外,更包括了雷根政府及各個幫助伊拉克化學武器發展的美國跨國企業。但更諷刺的是,現在美國政府和跨國企業不僅沒有自省、更沒有受到譴責,反而現在要以解放者的姿態回到伊拉克,而貝泰公司,更是伊拉克戰後重建少數幾個內定的得標公司。
核能擴散的背後推手
這種看準第三世界對於拿毀滅性武器的需求,先提供之予以利誘,而後在美國無法控制後又拿自己提供的武器作為獨裁、暴虐的證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而現在的美國仍然和當年扶持伊拉克海珊一樣,到處在第三世界國家扶持親美但戕害人民的獨裁政權,例如美國為了要讓貝泰公司順利在阿富汗鋪設天然氣管線,不惜支持阿富汗當地的極權軍閥。
而在北韓發生的例子更令人痛心,現在美國稱為獨裁邪惡的北韓核武危機上,根據「跨國公司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的紀錄,1984年貝泰公司私自和北韓簽署核能建設合約,「防止武器擴散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指出,1994年,北韓已經在日內瓦與美國在日內瓦簽訂協議,北韓以放棄自立發展核子武器,與美國交換不侵略的承諾,並提供其他的發電方式,包括關閉石墨沸水反應堆,讓美國幫助發展輕水反應堆以進行發電,並減緩對北韓的經濟封鎖,並且北韓和美國於1995年9月11日到15日在吉隆坡簽約,宣布將要為北韓蓋價值45億元的輕水反應爐。我們明明看到和平已經降臨在朝鮮半島。卻在小布希上台後,片面撕毀和北韓達成的和平協議,宣告對包括北韓、伊拉克、伊朗等邪惡軸心擁有「先發制人」的權力,以致於北韓憂慮「伊拉克化」,重啟核子發展計畫。
台灣只是另一個伊拉克或北韓
回到台灣,1980年代貝泰公司和台灣政府的關係也如同伊拉克,是美國支持威權政府的具體表現,從核一廠到核四廠,貝泰公司都是其中的要角,包括透過AIT向國民黨政府遊說、施壓,以擔任顧問、設計及建造的工作,並且直接和國民黨黨營機關「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合資成立了「泰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來幫助國民黨分贓,貝泰以「工程顧問公司」的姿態,一手包攬了四座核四廠工程的利益分配,包括西屋、奇異、三菱……這些跨國集團,另一面,由核電廠工程衍生的龐大利益,就由國民黨透過黨營及合資的事業,下放下去,最後則是地方的各種小包,分到剩餘的殘羹剩飯。
當然,貝泰(泰興)公司在台灣所做的,絕不只是這樣而已,我們從泰興公司幾乎無所不包的大型公共建設,從核電廠開始,包括天然氣電廠、大眾捷運、晶圓廠、石化廠、焚化爐、甚至「環境影響評估」……就可以發現,這一個所謂「私人資本」,一方面透過兩國政府轉手而來的巨大利益、另一面,這樣的「政商關係」,更完完整整地構成了獨裁的國民黨政權所謂「群帶」,或者大家更熟悉的「黑金」政治的基礎。伊拉克、北韓……等的例子,是在美國在無法充分掌握該國政權下,以極端方式爆發出來的例子。所謂「帝國主義」的輸出,當然包括了軍事的輸出,但絕不只是軍事的輸出,在台灣,這些輸出品,是無所不在的。也因此,伊拉克、北韓和台灣,不過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面向而已。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台灣人民和伊拉克人民之間的距離並不是那麼地遠。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共犯
隨著國民黨的下台,故事並沒有結束,1980年代,反對運動曾經批判奇異、西屋及貝泰為台灣核電暴政的鐵三角,這樣的論述也都一定程度能呈現在當年「反核」的論述中間;但是十幾年下來,這種對核電廠背後的政治、經濟論述卻越來越少,在以單純的技術性問題,或者與國家建構的政治目的相關連的「公投」論述,漸漸「淘汰」了帝國主義與核電經濟的批判(此外,也將地方生存這個重大的議題排斥到主流反核論述的邊緣)。在政治操作下的反核運動,漸漸地被民進黨所犧牲,這個過程,並不發生在二○○○年的大選,而是早在九○年代初,就已經開始。民進黨的逐漸取得政權,只是讓他們一步步地分潤到由核電工程掉下來的殘羹剩飯而已。
在去年爆發的核四工程弊案中,已經出現民進黨 籍立委有分核四工程一杯羹的傳聞,換句話說,就是台電和貝泰公司的外包。而現在民進黨政府強調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在開戰前、開戰後又賊著伊拉克的戰後重 建,難道沒有向掌握重建的美國和貝泰公司表態輸誠以分潤重建大餅的嫌疑嗎?這樣的結構下,民進黨政府怎麼可能反核、反戰。可以這樣說,如果反核沒有把其背 後的政商關係釐清,自清民進黨和美國跨國企業的分贓結構,只高喊「非核家園」或「核四公投」,根本就是故作姿態,實際上是一種愚民政策。
在許多人對民進黨挑戰「黑金政治」的希望落空 之後,轉而批判民進黨在塑造「白金政權」,但事實上,就作為美國政權的買辦、附庸這一點來說,國、民兩黨的距離,從來就不是那麼遙遠的。只要台、美兩國政 府與跨國財團、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沒有斬斷之前,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這也是我們在批判美國軍事行動之餘,最重要的部分,反對布希的軍事行動,完全不等於支持海珊政權,相反的,我們已經指出,海珊政權正是美國軍事行動的共犯、就如同國民黨和民進黨政權,正是美國的經濟掠奪在台灣的共犯一樣。
一切的問題,似乎是又簡單、又複雜,鬥爭有沒有可能呢?
真正的鬥爭與真正的勝利
2000年的春天玻利維亞的科查邦巴市(Cochabamba)發生了一場針對飲用水的大規模貧民鬥爭,由於當地的水公司私有化,將部分股份賣給貝泰公司,以致於當地的水價立刻飆漲三倍,造成當地的貧民的收入「只能在擁有水加食物,或是水加房屋中二選一」,也就是要麼沒得住要麼沒食物吃,這場鬥爭中更因為政府開槍造成了一個17歲男孩的死亡。貝泰公司在壓力下不得不於2000年4月撤出玻利維亞,卻向玻利維亞政府尋求2500萬美金的賠償。基本上,玻利維亞貧民雖然算是慘勝成功,但仍然要和玻利維亞政府持續戰鬥。
從玻利維亞、伊拉克和北韓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要讓這個世界更公平、更環保、更正義,絕對無法完全依賴已經和跨國企業時而眉來眼去,時而彼此火拼的當地政府,忍受這樣肆無忌憚的政商勾結關係在台灣或是在世界存在,除了是害自己,更是幫助美國戕傷全世界人民的共犯。
抗爭,正在全世界各地陸續展開,它們並不是在什麼了不起的「民主、正義」之類的高蹈旗幟下進行的。而是生存鬥爭;就如同貢寮、墾丁、金山、萬里、蘭嶼這些核電污染周邊地區的居民,或者美濃、林內、北投、花蓮、台東……每一個焚化爐周邊地區的居民一樣,是生存鬥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當國營事業私有化漸漸完成、當跨國企業整平場地、長驅直入的時候,更多的生存威脅與生存抗爭也將在這個島嶼上蔓延開來,也唯有我們認清到無論是在台灣、或者在拉丁美洲、在中東、在東南亞,世界上所有人民的抗爭,都因為我們共同的敵人而緊密相連的時候,真正的鬥爭與真正的勝利才會來臨(全系列完)。
【戰爭現形記】
- 《系列一》「誰記得麥納瑪拉?」
- 《系列二》「侵略者指鹿為馬 醜態百出我們該這麼隨之起舞下去?」
- 《系列三》「戰爭與全球自由民主體制的危機」
- 《系列四》「不只是石油──談戰爭與貨幣體系強權的矛盾」
- 《系列五》「操縱戰爭的工業巨獸」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