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價飆升後,人們又再次受到能源危機的恐嚇,隨著全球能源市場自由化,有些投資人開始希望列入夕陽工業的核能電廠可以重出江湖,加上溫室氣體效應的科學性以及重要性漸為大眾接受,甚至趁機藉環保之名,宣傳核能電廠應替代製造二氧化碳的燃煤火力電廠,沒想到還有媒體推波助瀾,幫忙宣傳核能研究有長足的進步,指稱台灣核四廠引進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可以降低意外的發生,而有些國家也正計畫興建核能電廠,因為乾淨的再生能源規模不能解決當前的需求。
如此的宣傳報導實在是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也許1986年的車諾比災變離現在有點遙遠,但核能電廠的安全威脅從未減少過,實際上在全球數十年來核能電廠的運轉過程中,已有上百件的核子事故發生,輻射外洩量也造成相當的威脅,更何況台灣核能四廠所引進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一點也不進步,在日本當地柏崎已有兩座機組,因為運轉後發生裂縫問題而導致十七座機組必須停下來全面維修,其跳機次數是日本所有機組平均跳機次數的兩倍,事實上反應爐的設計者美國奇異公司、製造者日本日立、三菱公司也不願意出具安全保證書,台灣1999年監察院糾正文便指出,台電與原能會採用美國從未使用的機組設計,其審查計畫之草率!
就算暫且不論安全考量,核能電廠的萬年輻射核廢料問題也沒有解決方案,核能電廠每蓋一座,也表示又一次向蘭嶼這塊美好土地的淪陷,從經濟規模的角度看來,核能發電一點也不經濟,事實上真正符合永續發展的再生能源諸如風力、地熱、有機廢料、小型的水力、太陽能發電成本都比核能發電要來的便宜,這還沒計算核電廠除役、處理儲存核廢料的成本呢!這些年來各國發展再生能源技術實際上在發電成本、規模上皆有精進,對再生能源不足於解決燃眉之急實為誤解,而核電廠來源所需要高品質鈾礦估計只有平均三十到六十年的使用量,而在發電之前,開採鈾礦、耗費巨資多年興建電廠的過程中,還是會大量製造溫室氣體,種種核能解決溫室氣體之說,根本是緣木求魚!
拋開企業利益,而從人類生存理性的最根本考量來看,核能絕不能列入解決溫室氣體效應、追求永續發展社會的選項,的確我們不得不面對氣候變化的危機,而且必須即刻行動,就能源選擇來說,台灣必須要將發展再生能源作為最首先、重要的政策,若是仍被動的服膺能源市場上的企業策略,不過就是選擇了「人財兩失」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