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2
史上第一遭的抗議遊行
應該是吉貝,也是澎湖、是台灣離島的第一遭。
是九十多歲老人走出來爭回祖先土地的第一遭。
這個行動紀念著人民對土地的情感與認同,如果不是因為「護土」的單純心理,吉貝人真的不容易「走」在一起。至於他們抗議的事什麼呢?一個是資本,一個是國家。是同原生住民的共同心聲,是一個對國家和資本的抗爭。資本,在這裡和西方的資本概念不大相同,它混雜著人情網絡和政治關係而積累的相對優厚的資本;國家,在這裡(吉貝,或「偏遠社群」 ─ 不純是地理上的,重點是權力上的偏遠)也有其特殊性,那是同時存在「公權力、行政效能不彰」,卻又「真實的掌握命運方向」的矛盾力量。
由於以土地的連結為訴求,才能引爆真實的「住民意識」。這時「民丁」的概念特別重要。(「民丁」是建立在信仰、生產、生活共構的社群最基礎成員,很明顯的在國家和資本入侵島嶼後,住民意識被其嚴重切割和分化。舉例而言,因為國家行政資源切割的關係,產生地方派系:由於外來資本的入侵,使得勞動自主完全喪失。)住民意識的形成,從行動過程可以看到清楚的軌跡:
9月13日自救會成立,組成份子以業者居多,許多村民對該會保持觀望。
10月5日召開臨時村民大會,因著返鄉青年和逃鄉青年的事前合作與論述策略,使得村民大會從提案的問題意識形成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轉。
10月10日、10月20日大公籌備推動小組兩次召開會議,由於積極有效率、支持度高的連署活動引發小組抗議遊行活動的提案共識,並將此案交由自救會召集主辦。
10月21日自救會召開會議邀集民丁參與遊行活動研討,結果凝聚更高張的「住民意識」。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