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6年9月22日
之所以會召開此次聽證會,是因為當初立法院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預算時無法阻擋,在立院永續會委員的努力下加上但書,在預算動用之前,「集水區保育治理」經費部分必須先召開聽證會,彙整多方意見。雖然第一期經費總經費為140億,有80億屬於水庫活化的工程經費,集水區「保育治理」編列59.99億元,僅佔全部預算四成,但總算是民間團體可以監督其預算運用的機會,大家踴躍參與聽證會。
【專家學者意見?】
聽證會中,雖然指出有四分之三的崩塌地是發生在國有林班地,卻完全不見對於過去林業與山坡地開發政策有所檢討與補救方案,號稱是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但超過八成的經費還是用在工程,會中完全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詳細說明每件工程的所在地點與所需經費,只在簡報上用炫麗的模擬飛行效果,秀出最嚴重的白石附近的一處大崩塌,與幾處號稱復育成功的整治案例,對於如此草率的說明,與會的土木與水保學者竟皆主張儘速通過,其中學者更講出:「山會崩是很自然的,就像人會死,生病就要醫治,如果環保團體堅持自然生態,那生病也不要吃藥,該死就死」如此具有深層生態哲理的話,令我「感動」到從腳底涼到頭頂,更讓人體悟到陳玉峰老師「專家不死土石流不止」這句看似憤世嫉俗其實一針見血的話的深意。
【為民喉舌的民代 變成箭靶的環保團體】
治水預算在選前被視為執政黨綁樁的工具,政客尚有討論八百億治水預算的浪費問題,因此無法通過立院審查,選完之後被媒體批為「肉桶分肥」的粗劣手法不只通過八百億預算,更追加至1160億元,加上原住民立委所提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250億元,共1410億元。檯面上雖然藍綠惡鬥、水火不容,在此次聽證會中,幾位藍、綠、橘立委出席皆支持經費儘快通過,並且義正辭嚴表示清白,非藉著此經費圖利,而是為了原住民同胞的生存權與工作權,並且挑明環保團體是此經費無法動用的阻力,民代、專家學者、鄉、鎮、村、里長口徑一致,將環保團體希望能夠謹慎使用此預算的聲音,扭曲成享用水的漢人打壓水源區的原住民。事實上,許多地方小型工程某些立委時常去電表達「關心」的傳聞;許多開發案如最近的南橫越域引水計畫,檯面上打著捍衛原住民尊嚴響亮口號,審預算時卻不見阻擋,早也不是新聞。這近六十億「遍地開花」的經費,包含了許多研究計畫案、無須環評的小型工程,以台灣政治之清廉、學術之嚴謹,或許真是環保團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根本問題不能解決】
姑且不論桃園缺水的問題,另一方面的問題為桃竹無限擴張的工業需水量,在當日環保團體與深具理念的原住民團體,在會中也提出許多意見,如檢討山林政策、建立原住民可以參與的監督、審查機制、所有工程必須經過在地部落的同意與參與、質疑官方統計的歷年工程成效與此計畫預計成效、如何確保經費不會被濫用,甚至此次公聽會法律上的效用為何、民間意見如何被回覆……等,完全無法在公聽會上解決。水保局做了一個沒有時程的成立原住民族水土保持委員會承諾,原民會卻又表示沒有法源依據,但承諾暫時不會收回超限利用地,林務局口頭承諾工程會讓在地參與,所有的跡象都可以看出,完全沒有長遠規劃,只要經費可以動支,會場上空飄滿承諾支票,然而如何做,已經沒有下一次的聽證會向大眾說明。
【大嵙崁溪原住民成為政策背書的工具】
扁政府與原住民簽署「原住民與台灣政府新夥伴關係」肯認協議書,並表示尊重原住民的自治意願與自然主權。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等,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然而,在這次的聽證會上,不只不見夥伴關係,政客不斷地強調土石流威脅住在山區族人的生命安全,然而工程經費卻被環保團體所杯葛凍結,致使同胞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悲情的訴求無非是挑起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嫌隙。大嵙崁溪流域的「新竹縣泰雅爾族部落永續發展協會」、「桃園縣泰雅爾族部落永續發展協會」、「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曾提出成立專責單位「大嵙崁溪流域管理委員會」,統一事權,共同管理,並由流域範圍內泰雅族 Msbtunux(司杜怒乎)、Gogan(高崗)、Mrqwang(馬里光)、Knazi(金那吉)四大社群各派代表,與政府各部門代表以1:1比例組成決策專管單位,以確保邁向原住民自治,確實參與公共事務而非為政策背書。但會中只見國家機器以行事方便為主要考量,政客與專家學者覬覦著龐大的工程經費,大嵙崁溪族人成為政策背書的傀儡。原住民自治與天賦人權的理想目標,被推擠到會場之外。
【形式上的聽證會 就這樣就砸了六十億】
大家都了解,水利工程甚少在雨季動工,因此大多會在十月份之後啟動,因此民代將此經費自一月至今,遲遲不能動用的罪名加諸環保團體,恐怕是太抬舉環保團體。十月份將啟動的工程,為了讓預算得以動支,草草在九月中旬召開公聽會,另一個「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聽證會竟然是在9月29日召開,環保團體準備問題洋洋灑灑18條,無一得以解決,氣得環保運動前輩林聖崇先生在會場高聲疾呼:「國家負債高達四兆,錢還亂花,聽證會,我們不滿意的意見,你們要怎麼回覆?怎麼處裡?」大家從各地趕到桃園,坐了四個半小時,看著六十億被丟到水裡,平均一分鐘看著兩千兩百萬自國庫消失,果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在此也僅能祈求祖靈庇祐,讓這筆經費,能夠真正保障原住民生存與工作機會,而不要落入貪官奸商的口袋中了。
最後附上環保團體在會議中所提的18條問題: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集水區保育治理聽證會(預備會議)20060922 發言稿
氣候變遷引起的水資源供應不穩定,2004艾莉颱風造成石門水庫27,800,000立方公尺泥砂嚴重淤積。北台灣包括: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桃園縣、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因為水資源串聯互相支援,雖然可以稍微紓解立即缺水的危機,但是國土政策的偏差,台灣北部人口大量的增加,大量的高耗水產業卻竟然被容許開發,缺水必然成為常態。
台灣水資源永續利用,最終的目標至少應該是:
在能夠確保河川生態完整,才得以去截取河川水量;地層下陷管制區不再擴大,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台灣人民不會有缺水斷水的痛苦;飲用水質,乾淨衛生,後代子孫用水無虞。
台灣發行的公債連年增加,後代子孫的負擔將會越來越重,國家的預算,人民的納稅錢,讓人民充分的了解,如何妥善地運用每一分錢,讓納稅者瞭解參與決定,應該是你我同意的共識。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請水利署及其他相關政府機關說明:
(1) 石門水庫下游供水區域人口數?是否評估未來因為缺水導致的經濟損失? 是否評估未來因為缺水導致的人口外移?地下水使用的狀況?地下水資源的狀況?地下水污染的狀況?
(2) 過去50年的降雨紀錄?預估5年10年的降雨?預估5年10年用水的成長?預估5年10年農業休耕的頻率?
(3) 如何延長水庫的壽命?延長水庫的壽命的必要性?
(4) 石門水庫集水區觀光產業活動的範圍?觀光產業的產值?觀光活動旺稀季節?觀光客的人數?消費的金額?繼續維持觀光產業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觀光產業的總體社會成本是否曾經評估?未來政府是否仍然繼續推展觀光產業?
(5) 石門水庫集水區過去10年每年投資修護道路,水土保持工程的金額?是否評估未來每年投資修護道路、水土保持工程的金額?請詳細說明。
(6) 石門水庫集水區農業的產值?石門水庫集水區每一位原住民負債的狀況? 總體的社會成本是否曾經評估?
(7) 石門水庫集水區目前的人口數、人口分佈、年齡結構、家庭收入?原住民和漢人的比例?石門水庫集水區推動國土復育條例,提供足夠誘因,讓集水區的住民遠離家鄉的可能性?事涉北部橫貫公路,農業產業道路及其他道路復建的必要性,道路復建的等級、投資的金額?
(8) 哪一些政府的政策是屬於不利於增長水庫的壽命?
(9) 石門水庫集水區攔砂壩的位置在哪裏?攔砂壩的必要性?攔砂壩的壽命?是什麼種類?有多少的數量?現有既存攔砂壩的狀況?是否堪用?現有既存攔砂壩的壽命?至今是否仍可維護?是否應該維護?費用要多少?請做出評等,並且儘快的公布。
(10)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過去20年的努力成效?
(11) 石門水庫集水區淤泥的數量?淤泥預估在什麼地方?各種不同位置上淤泥成分顆粒大小?販售可能的價格?清除淤泥的成本?每年需要編列多少的國家預算?
(12) 未來每年預估清除淤泥的數量?清除淤泥的位置?清除淤泥的主要的成分?泥?砂?石?清除淤泥是否必須環境影響評估?衍生什麼樣的障礙?譬如說:造成道路崩塌毀損、道路污染、空氣污染、運輸淤泥消耗能源增加台灣製造二氧化碳;棄土場在什麼地方?運輸的路線?每天的車次?運輸的時間?運輸產生的噪音?運輸衍生道路堵塞影響交通?成本效益?總體的社會成本是否曾經評估?過去清除淤泥的實況?有什麼績效?
(13) 石門水庫安樂死的可能性?增長水庫的壽命,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14) 未來延長石門水庫的壽命,軟體的配套措施是否必要?
(15) 榮華壩目前功能及效益(攔砂,發電),榮華壩是否準備進行清除淤泥?清除淤泥每立方公尺的成本?最近安全評估狀況?榮華壩是否準備拆除?
(16) 及時有效的公開資訊,相關爭議點請逐題回答。相關爭議點政府的回答,請說明回答的期限?
(17) 本人提出這一些爭議點,如果不認為是爭議點,請提出說明。
(18) 會議記錄應同意採取逐字稿,可以補送資料?補送資料有效期限?會議記錄如何確認?確認的有效期限?本次會議的相關會議記錄,以及會議中相關機關所提供的圖文資料、計畫書,而後各次會議的會議記錄,應該同意儘速公布於網站。何時可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