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菲律賓卡威第(Cavite另一譯為「甲米地」)加工出口區的The Nagkakaisang Manggagawa sa Chong Won(United Workers of Chong Won)日前透過電子郵件,指控為沃爾瑪作服裝代工的韓商Chong Won Fashion, Inc長期打壓工會。工會對外宣示,經過冗長疲累的協商,工會九百多名員工已經進入准罷工狀態,隨時準備進行最後的艱困的罷工戰役。工會向各界請求聲援,抵制由Chong Won Fashion生產的成衣,包括沃爾瑪自有品牌No Boundaries、White Stag ,以及同樣在沃爾瑪販售的品牌Jordache。工會並向沃爾瑪喊話,要求沃爾瑪中止與Chong Won Fashion的業務代工關係。
駐點卡威第加工區協助組織工會的的工人支援中心(Workers' Assistance Center)指出,2004年工人以壓倒性的勝利贏得工會選舉,即使菲律賓勞工就業部(Dole,Department of Labor and Employment)都公開承認工會是唯一的能代表工人集體協商的合法組織,韓商Chong Won Fashion公司卻否定工會地位,拒絕與工會進行勞資協定(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導致工人要求薪資、資遣、福利事項與改善勞動條件狀況等等事項,始終懸而未決。
這兩年,資方毫無意外地使盡各種騷擾、脅迫等手段打壓工會,利用非法手段開除正式勞工,改聘契約工,並放話將關掉工廠等等。目前工會只剩260名正式員工,契約工則超過700名。
根據調查,Chong Won平均給工人一天約217披索,換算美金約4.25塊,然而這還是廠裡不到1/3的正式員工才得以享有的待遇,更多的契約工日薪只有162披索,折合不到3.2塊錢美金,比菲律賓法定最低工資,還少了1/4。
Chong Won也將部分工序外包給工廠鄰近社區婦女和孩童作家庭代工,日薪更壓低到150披索,而且沒有任何的福利與社會保險。
「我的薪水只夠應付一半的日常基本開銷」Florie Arevalo就說。
擔任工會秘書的Arevalo,為Chong Won Fashion工作了十六年,因為負責組織工作Arevalo早已被資方列入黑名單,甚至被威脅將遭受所有加工出區廠商聯合排拒。
Chong Won不僅以超低工資苛刻工人,Arevalo表示,為了趕上規定生產量,Chong Won廠裡工人得工作超過14個小時,才能換來半小時的喘息,旺季時節,更被迫24小時待命趕工。另外,還有諸多不人道的管理規定,包括非休息時間不得飲水、上廁所,超長工時、嚴苛管理加上惡劣的廠房環境,讓許多工人身心疲累脆弱,而即時於生病狀態,由於資方不給任何醫療保險,多數工人只得抱病上工。
今年二月,Florie Arevalo曾應美國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Fund(ILRF)邀請,與來自中國、哥倫比亞、尼加拉瓜和史瓦濟蘭等地的勞工巡迴美國、加拿大各大城市與大學校園見證與控訴沃爾瑪遍及全球的供應商如何剝削勞工,壓低生產成本,好讓沃爾瑪大打"永遠最低價"(Always low prices)的價格戰。
Arevalo說,工會過去兩年與資方展開鬥爭其間,資方就不斷以沃爾瑪已經準備抽單,恐嚇工會,導致工會卻步,雙方夾纏到現在。「我們必須抵抗剝削,我們別無選擇」Arevalo 鬥志昂揚。上個月底,工會決議向資方發出最後通牒,九百多人隨時準備進入罷工,因此呼籲國際各界給予聲援,聯合向沃爾瑪施壓。
開店數超過5000家,年營業額超過2800億美金,佔據全球零售業龍頭地位的沃爾瑪,以供應廉價商品著稱,獨步的「全球供應鍊管理」,儼然管理學神話。隨著供應鍊神話被一一解構,沃爾瑪旋風所至,漸漸引發世人警醒到被供應鍊牽連著企業內部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商品生產與開發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以及沃爾瑪所到之處對傳統社區文化的侵蝕,美國民間社會也掀起一波波反省批判聲浪。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勞工團體ILRF近來就特別關注沃爾瑪的全球供應鍊如何連鎖出全球數以千計的血汗工廠,生產出大量廉價商品。去年九月ILRF協助來自四大洲包括中國、印尼、孟加拉、尼加拉瓜、史瓦濟蘭等國共15名勞工代表,向加州高等法院狀告沃爾瑪,指控沃爾瑪違反生產規章,縱容姑息其全球供應商壓迫第三世界勞工,包括超低工資、被迫無償超時工作、禁止組織工會、種種違反人權的管理方式。
「(沃爾瑪)絕對沒想到有人會認真地要求他們必須遵守他們的承諾(指生產規章)」ILRF的律師代表Terry Collingsworth說。Terry Collingsworth表示,這是一場關係到全球各地約最高達五十萬勞工權利的集體訴訟,律師團有信心將讓沃爾瑪付出數以億計的賠償金。
據了解,國際勞聯也通過沃爾瑪決議聲討,德國工會聯合會代表就說,像沃爾瑪這樣的跨國企業,任何國家的單獨行動,都是行不通的。
有國際經濟法專家指出,這一集體訴訟並非不可能成功。何況,ILRF也不是初出茅廬,2004年ILRF才剛讓加州聯合石油—優尼科石油(Unocal Corp)付出三千萬的和解金,因為Unocal的輸氣工程導致緬甸軍政府以強迫搬遷甚至暴力殺害等侵犯人權的方式強迫輸氣管道工人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