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影展影評】瞧!美、歐農民如何將失去的食物主權再要回來!

2006/04/24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研究生

  《農地之怒》是一部拍攝手法樸素,但卻立場鮮明、說理清晰的紀錄片。與世界上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一樣,法國、加拿大和美國農業在戰後也經歷了一場綠色革命。過去五十年來,跨國化工公司(如Mosanto、Bayer、Avantis)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由,採用生物和化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開發和控制新的作物品種及其生長所需的特殊化肥、除草劑和殺蟲劑,來推動農業生產工業化,結果造成當地農耕方式徹底改變,農民被迫依賴化工公司提供的生產資材,在生產過程中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且近二十年來跨國化工公司更加進展,他們研發出基因轉殖技術將之注入種子並申請專利保護,當基改種子從他們劃設的試驗田風吹散落到其他農民的土地,對農民的有機作物形成污染導致其生計受到損害時,Mosanto不僅指派公司警衛向農民索賠,甚至控告他們盜竊專利權。

  衝擊農民的不只有農業工業化,還包括分配商業化。片中可見加拿大農民正面臨農產品通路被各種同業公會壟斷的困境。壟斷公會以控制供給和需求為由請求立法保障公會持有銷售權與定額制,據此壟斷公會可管制農民生產數量多寡並限制農民不得自由販賣,然而,原意保障農產交易價格的定額制,到後來卻變成壟斷公會用以投機賺取商業利潤的合法工具。

  隨著農業工業化與分配商業化趨勢越烈,壟斷資本對農業生產過程頭、尾兩端的控制也越強,許多農民因此喪失了生產與銷售自主權,農民所得持續下降,小型農場不斷被兼併,環境污染與飲食安全問題開始大量浮現。於是在跨國化工公司的壓迫下,加拿大西部出現上千農民集體控告Mosanto和Avantis的矚目案例,法國和美國也發生二十多起農民集體破壞基改實驗田的法外抗爭行動。而加拿大農民為抗議楓農協會不義壟斷,則於2001年和市民共組農民聯盟,在市區分送楓糖漿給市民,表達他們爭取自由販賣糖漿的訴求。

  上述這些紀錄在本片的若干情節,相信對身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其實也不感陌生。同樣出於對戰後農業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的反省,目前台灣有些地區的農民也零星加入了有機農業的轉型嘗試,但往往因價格較貴無法受多數消費者青睞而面臨通路不穩。對此,法國國家有機農業委員會與台灣有機農業倡議者提出的解決辦法略有不同,他們認為教育消費者以個人經濟能力來長期購買支持有機農產品並非正確有效的作法,比較傾向團結農民與市民的力量來要求政府以補助金方式支持有機農業,因為傳統農業帶來的環境破壞是社會全體的責任,所以不該讓消費者一直負擔額外的費用,而應由社會全體來共同負擔。至於如何撼動政府決策?片中人民的反抗其實已提供了答案。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