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影展影評】反沃爾瑪運動作為反全球化運動的一環

2006/04/23
苦勞網

2006年鐵馬影展即將於4/28日起,在國家電影資料館正式登場,此次鐵馬影展小組,以「紀錄抵抗、介入社會、想像世界」為主題,經心挑選30部平常不容易看到的國內外影片,一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此外本屆鐵馬影展,也與各地團體合作,進行樂生、新竹、嘉義、美濃四地的巡迴場,當然鐵馬影展的重要特色:專題座談會,那是絕對少不了的。去年曾經參與過的朋友,我們歡迎你繼續的加入,而去年來不及參與的,今年更不能錯過了。

  「Wal-Mart: The High Cost of Low Price」是一部向美國民眾宣傳沃爾瑪的企業社會責任黑暗面、號召美國民眾起來杯葛沃爾瑪的宣傳紀錄片。

  但沃爾瑪到底是什麼碗糕?它是世界最大的連鎖大賣場企業,光在美國就有超過3600家門市,連人口僅數萬人的小鎮都可以找到沃爾瑪的蹤跡,日常生活所需物品通通一網打盡,是美國最大的雜貨店、玩具店、珠寶店、書店及第三大的藥房,所以美國人對它並不陌生。

  在越來越多國家投入外銷導向工業化之後,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使得商品市場的價格決定權掌握在通路的手中,因為沒有通路就賣不出去、貨做的再多再好都沒有用,於是製造商逐漸向通路商低頭。全球化的話語流行之後,大家逐漸了解到品牌商的威力,可另一種形態的通路帝國亦隱然成型,那就是大型量販店體系。

  請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一家大賣場是全國最大的雜貨店、玩具店、珠寶店、書店及第三大的藥房,而且,其他所有連鎖店總加起來的營業額都還抵不過這一家,那麼,只要它決定某件商品能夠上架,則該件商品的銷售量必定大增;反之,如果它決定某件商品必須下架,則那個供應商必將損失慘重。因為銷貨量大、價格得以壓低,而且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吸引了消費者的聚集,以致沃爾瑪所到之處,原有的小商店望風而倒。

  影片敘述了幾個案例,地方上屹立了數十年的家族經營老店,在沃爾瑪這個瘟神來臨之後,幾個月之內便宣布關門;另一方面,低價策略必定是建立在低勞動成本的基礎上,不管是門市員工或供應商的工資都要拉低,偏偏它又是最大的私營部門雇主及進貨商,所以全國的零售業薪資水準、甚至是製造業工資都隨著向下沉淪。這是美國反沃爾瑪運動的在地因素。

  我們也不能忘記還有國際因素。隨著零售業的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獲利必定得把生產移往工資更低的第三世界國家,例如影片中提到的中國及孟加拉。據估計,在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貿易額中,超過一成是來自沃爾瑪的訂單,佔中國年度GDP的1%;假設沃爾瑪是一個國家的話,它將是中國的第八大貿易夥伴。如果我們能夠迫使沃爾瑪提高下單給供應商的價格,那中國的工資水準也可望提高;而中國作為目前的世界工廠,其工資水準一但提高,則全世界工資停滯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也就消除大半。所以有人說,沃爾瑪議題與中國勞權議題、甚至是全世界勞工議題都息息相關的。

  換句話說,這樣的議題離我們絕對不遠,隨便舉個例:家樂福、星巴客、康仕美及7-Eleven,在台灣都有一個共同的本地合資財團,那就是統一,只是它的市場佔有率還沒有沃爾瑪那麼驚人而已。然而,在全球化、公平貿易、企業社會責任逐漸為人所認識之際,我們也不能只端看在地因素,畢竟,全球化是由在地因素與國際因素所共同構成的,下次當您在大賣場選購毛巾時,可不要只考慮價格或台灣製或中國貨等因素,也請試著體會一下,這條毛巾是由勞工在什麼樣的勞動條件下所生產出來的。

延伸閱讀:

Wal-Mart: The High Cost of Low Price http://www.walmartmovie.com/

Wal-Mart Watch http://walmartwatch.org/

Wake Up Wal-Mart http://www.ufcw.org/makingchange/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