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ool News】二林隨堂筆記 筆記四農友樂 合作社!

2005/09/21

  課程的第三天,滾動農村安排來到青果合作社、產銷班去做參觀,我們這一組選擇了路途較遠的「原斗果菜生產合社」,合作社現址在農會的一個倉庫內,每年25萬元的月租,主任的弟弟跟我們說當初跟農會租社地,農會說要請一位員工來幫忙,但後來來的那位職員不懂得合作社的經營方式,後來就減少合作社場地的月租,員工讓合作社自己聘僱。

  合作社的編制其實跟農會很相像,是會員制也選理事、主席,合作社主要的功能是集貨,也兼做市場價格有所易變的調查員。集貨就是將農友的農產集中之後統一運銷販賣,農友可以透過合作社的運銷免去憂煩農產販售的管道。

  合作社向農友收費的方式是採運銷收費,也就是說當合作社前去農友家中收農產時是不收費用的,合作社可以收取的費用是幫能有將農作物運去各縣市的青果公司等處販賣才收取1公斤1.2元的費用,這個收取的費用也是由合作社法明文規定的,農產販賣的所得合會再收取3.5%的費用,其餘歸農友所得。另外,一個區只能有兩家合作社,這也是保障合作社的生存。

  農友要加入合作社必須要有土地並且具有自耕農的身分,另外農友也只能選擇一家合作加入,不得重複加入合作社,但是農友的農產就沒有這樣的限制,農友可以自主的選擇要透過哪家合作社販賣農產,但要加入會員就不得重複加入。

  為我們做介紹的陳主任別說明,菜價波動的原因其實是販仔(小販、中間商人)叫價影響的,因為農有不能決定蔬菜的價格,價格全由市場訂定,而能夠影響菜價的就只有中間商人了 。「賣菜就像玩十八拉。」陳主任笑說。

  目前有300~400位農友透過原斗合作社販賣農產,只要合作社能夠提供穩定的貨源,在市場的經營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經營好一家合作社最要顧及的卻不是對外的生意,而是對內農友的服務。

  「一是要維持拍賣價格的水準,這樣農友才會願意將農產送來請合作社賣;二是服務要好,像是要到府收貨啦,要提供市場分析的服務,市場分析就是要提供農友什麼時候種啥卡好;三是播錢要快,我們的貨品賣出去給台北果菜公司,三天後果菜公司就會播錢下來,我們都盡量維持在第四天就將農友賣得的金額匯給農友,這樣才能給人信任。」合作社的經營之道是對農友的服務,有穩定的貨源才有穩定的財源,今年進入第三年的合作社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